他的態度,想要楊嗣昌他們暗中運作此事,真的辦成此事之後,一旦天下之人罵的話,他也可以藉口這是楊嗣昌他們矯詔辦的事情,罪責可以推到下面的臣子身上,到時候隨便找倆替罪羊來替他背這個黑鍋也就堵住了天下眾生之口。
可是在大明京城之中,偏偏就是藏不住秘密,雖然一切有關和建奴議和的事情都是秘而不宣的在暗中進行,可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還是很快便在京城裡面被暗中傳開了,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官民無不破口大罵,坊間更是指名道姓的大罵楊嗣昌是個賣國賊,一時間和議之事受阻,楊嗣昌也不想背這個黑鍋,只能拖了下來。
不過暗中楊嗣昌和高起潛還是按照崇禎的心意,儘可能的控制住京畿一帶的兵馬,不和入寇的建奴展開大戰,只有新任兵部尚書盧象升一意主戰,率領麾下的宣大兵馬連續在京畿周邊跟入寇的建奴軍死戰不已,雖然連連獲勝,但是這些訊息卻被高起潛和楊嗣昌給按住,根本不報給崇禎。
崇禎這段時間可以說對於京畿周邊的戰事情況並不是非常清楚,倒是隻要有壞訊息,楊嗣昌和高起潛便將罪責朝盧象升的腦袋上扣,使得崇禎對盧象升非常不滿,可是暗中高起潛和楊嗣昌還處處給盧象升使絆子,既不供給盧象升足夠的糧餉,也不派兵與其配合對建奴用兵,還以陳新甲的名義,分去了盧象升時下僅有的不多的兵馬,使得盧象升麾下的兵力更加單薄。
可是現在刑天軍突然發出了這麼一份檄文,就等於將朝廷推到了風頭浪尖上,他們如果不打的話,那麼天下人能答應嗎?到時候連帶他朱由檢,全部都要被天下人唾棄,肖天健這麼做,其實擺明了就是在逼迫朝廷必須要為這件事負責,逼著朝廷要想辦法和建奴死戰,原來他們的打算這一下算是被肖天健給一腳踢翻,崇禎如何能不生氣呢?
現如今倒好,刑天軍居然還光明正大的打出了要北上抵禦建奴入寇的旗號,如果讓他們來的話,那麼便表明朝廷沒有能力保住自己的國土子民,居然要依仗一支賊軍來給他們幫忙,另外肖天健說的好聽,北上只為抵禦建奴軍,只要建奴退出關之後,他們便回到河南去,這話他們能相信嗎?刑天軍一旦北上,可不可能再把吃到嘴裡面的肉還給吐出來呢?所以說,如果讓刑天軍北上抗擊建奴韃子根本就是個笑話。
可是如果不答應刑天軍北上的話,朝廷就要發兵和建奴軍死戰,而且還不能敗,必須要表明他朱由檢這個當今大明天子,有能力保護大明的國土子民,可是這麼一來,朝廷就必須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將手頭的精兵都投入到對建奴的作戰之中,一旦戰敗的話,不但丟臉丟到家了不說,這些被他朱由檢視之為大明最後的保障的這批官軍精銳,也可能會大批折損在這場戰事之中,今後還拿什麼去剿滅肖天健的刑天軍和李自成等流賊們呢?
所以這一次肖天健發出的這份告天下的檄文,等於是一下便將朝廷給逼到了死角上,進退不能,反倒是他肖天健卻站在了道義的最高點上,肖天健這個辦法,實在是毒辣到了極點,不管朝廷怎麼做,都是兩頭不討好。
答應不答應讓刑天軍北上呢?崇禎屏退了左右內侍,僅留下了最信任的楊嗣昌商量這件事,楊嗣昌在入宮之前其實已經琢磨了一陣子這件事了,立即勸崇禎萬不可讓刑天軍北上,眼下之計,唯有速速調集各地兵馬入衛京師,一是要在京畿周邊形成重兵保衛京師,防備建奴攻打京城,二是要嚴防刑天軍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發兵北上,打著抵禦建奴軍的旗號,到北方搶地盤。
至於對付刑天軍的這一個毒招,楊嗣昌倒是給崇禎出了一個不錯的主意,那就是再一次公開對刑天軍招安,如此一來,便可拆掉刑天軍的這一招了。
崇禎一聽心情才算是好了一點,不過馬上問楊嗣昌眼下調哪一方的官軍入衛,楊嗣昌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