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糧地交給他打理,還調派給他這片產糧地剛好能供應起的軍隊,這支軍團在閒時能夠依靠甘肅兩塊綠洲自給自足,戰時則要靠他自己。
這種語氣和決心,讓曹耀感到萬分熟悉——獅子餓了。
很快,隨著韓世盤率一千二百虎賁兵抵達甘州,曹耀展開對甘肅的防禦部署,第一個接到命令的是三劫營參將王自用,命其於永昌衛東部的真景馬驛佈置第一道防線。
隨後是永昌衛指揮同知戈進,奉命率三千老弱旗軍調往甘州,由軍餘在永昌衛打理秋糧。
緊跟著是高應登部大營,曹耀命其退至山丹衛佈置第二道防線,山丹衛指揮使朱侯己同樣率千餘旗軍撤退至甘州,由軍餘打理秋糧。
最後的第三道防線,則由黃勝宵負責,駐紮在甘州城外,配屬虎賁營的預備軍官,整合甘州諸衛、山丹衛、永昌衛的九千老弱旗軍進行整訓,組成總兵力一萬三千的預備隊。
他給王自用的命令,是向東探查敵情,確保第一時間讓第二道防線的高應登知曉,並在遭遇敵襲時遲滯敵軍,給高應登部的集結、機動創造機會。
高應登部大營的戰鬥力最強,是甘肅的反擊重心,前方遭遇弱小敵軍,高應登能迅速將之殲滅,即使遭遇強敵,也能阻攔一陣,給後方黃勝宵創造包抄機會。
至於更後方肅州、赤斤等地的軍隊,曹耀則把他們當成民夫,負責給甘州運送物資就夠了,如此一來他們的後勤補給線短了一半,路耗大大減少,即使沒有涼州種下的那些糧食,也能夠自給自足。
就在曹耀接到劉承宗書信的同一天,同樣有傳令騎兵抵達古浪守禦千戶所,見到佔領城堡後固守防線的參將馮瓤、魏遷兒。
劉承宗給他們的命令是偵查,派遣塘騎偵查古浪峽方圓五十里的所有山道,只要是能跑馬能行軍的山道,統統加以偵查壓迫,將地形起伏、泉水村落、高低險阻、行軍難度全部繪編成圖。
幾日之內,甘肅各個方向的明軍都被嚇壞了。
首當其衝的是涼州城裡的李鴻嗣。
經過最早的疲兵戰術與鬼兵的損兵折將,涼州守軍也不指望依靠自身力量給劉承宗個下馬威了,乾脆就絕了出城作戰的心思,每日安心輪換守城。
如今一來,期待低了,反倒發現日子過得還行,儘管劉承宗在城下鑄了三門大得嚇人的火炮,到底是沒有再向城牆發起轟擊。
本來他們以為日子能一直這樣過下去,至少在城外莊稼成熟前不會再有變化,萬萬沒想到,突然一天睡醒,城牆上的守軍就發現城西敵軍走得一乾二淨,連營帳都收了。
遭遇驚變的守軍連忙將這一訊息報告給李鴻嗣和柳紹宗,二人趕忙召集城內將領登城,人們面面相覷,誰都不敢相信劉承宗會在這個時候撤軍。
兩名守城主將尋思……這就是劉承宗引誘我們出城的新主意?
倆人倒也沒有真坐以待斃,一番衡量,首先確定的對策是以不變應萬變,堅決不讓軍隊出城,以防遭遇元帥軍伏擊。
至少在城裡是安全的。
在此基礎之上,發現元帥軍撤走的第二個時辰,李鴻嗣就向城外四面派遣塘兵,探查綠洲上元帥軍的動向。
“此次出城務必查明敵軍動向,他們進軍,要知其進軍方向;他們撤退,亦要偵知其撤退路線!”
也同樣就在這一天,涼州出城的塘兵就探查到元帥軍正向古浪峽集結,準確的說不是他們探查,而是元帥軍主力撞著他們就來了。
張天琳的駐防位置原本在涼州東北部的邊牆,他被指派到那邊,防禦的是寧夏方向的明軍,心裡還挺高興。
本來嘛,對他這種軍頭來說,手裡有能打的兵,面前有能打的仗,就足夠高興了,戰爭就是機會,更別說防守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