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城市規劃問題的專家,他夫人何紅雨是清華大學建築專業的博士。我當時滿腦子是窮人區、富人區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我一見到他,趕緊問他窮人和富人到底應不應該住在一起。他隨手就給我一篇文章,題目是《互惠與城市》,我看了後,覺得寫得很好。我徵求他的意見說這篇文章能不能寫到我的部落格上,他說沒有問題,如果需要,他可以再給我發來電子文字,免得我打字了。他又給了我一大本他打出來的書稿。他說,看了以後可能會對我提的問題有所幫助。

感謝之餘,摘錄周·卡特《互惠與城市》中的幾段與大家共享:

“有人問孔子,什麼是教育。孔子說:如果不得不用一個詞來總結教育的話,那就是互惠。”

“周嘗試著將這樣的原則運用到他的設計並探討它們的現實意義。為了實踐互惠、合作和互助,就需要相互信任,需要了解各自的需求和資源,並且易於相互接近。”

“可接近的概念也是適用於我們的過去,我們的文化遺產,如果我們可以接近世界上每一個文明所提供的財富和文化多樣性,就更能夠實現互惠、互助和合作。現在我們可以用構建‘天下一家’和諧世界秩序的理念來集體繼承這遺產。”

“與在人類的生物學生活和其環境中的基因庫所扮演的角色很類似,幾千年來所實現的文化多樣性的巨大財富對於正在經歷集體性成長的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它代表了一種必須在全球文明中孕育果實的遺產。一方面,文化表現需要被保護免受當前肆虐的令人窒息的物質主義影響;另一方面,文化必須在不斷變化的文明模式中互動。”

“如同生態學中的協同作用所隱喻的,社會、經濟、技術、知識和精神生活都是相互依賴的,在任何領域缺乏多樣性都會傷害整體的進步。我們需要探尋安全地、便捷地、優雅地接近多樣性的途徑。”

周·卡特最後告訴我,現代建築的大師鼻祖勒·柯布西耶曾經設想,城市做高層建築,高收入的人住在低層,低收入的人住在高層。

這幾天,越是看有關城市規劃對富人區和窮人區的研究,越感到心驚肉跳,我們現在是不是重複別人幾十年前所犯的錯誤,可能有些錯誤犯得更大,更明顯,這將會影響我們今後許多代人。也許我們的國情跟他們完全不一樣,不能盲目地借鑑美國的經驗,但我們城市發展正確的道路又是什麼?

我曾記得去年任總出錢資助過一種“植物多樣性”研究的課題,在大自然中人為地種一種植物,這些植物很容易死亡、退化,如果各種植物混合在一起種植,就會互為營養,互為平衡,植物就會健康地成長。北京前些年在馬路邊種了清一色的白楊樹,每年到夏末秋初,這些白楊樹的葉子就會發黃,需要用飛機噴藥,我想這肯定與品種太單一有關。北京也曾大面積引進過一種冬天還能發綠的國外過冬草,但沒有幾年時間這些過冬草全都退化了,死得也差不多了。

我們的城市何嘗不是如此?大自然中要有參天大樹,也應該有“沒有花香,沒有樹高”的無名小草,也正是有了這些無名小草,才維持著植物多樣性的平衡與和諧。

窮人區和富人區到底是不是應該分開?我們討論的目的不是要誓死捍衛我們個人的觀點,把自己的觀點像自己的私有財產一樣去保護,那就失去了討論的意義。討論的過程也是探究真理的過程,也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無知和別人觀點中的正確的值得借鑑的成分。我想窮人區富人區的討論更應該是如此。

任總在給我的回信中提到了我們開發的專案,認為我們是掛羊頭賣狗肉。“SOHO現代城”是我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