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費雷羅正值其硬地實力、身體狀態的巔峰。同時,他對手羅迪克的技術卻還稱不上很成熟。
然而當年的決賽裡,羅迪克硬是憑藉著優秀的發球,讓費雷羅經常性地在接發時望球興嘆。西班牙人在底線對抗佔優的情況下,未能為自己贏得全年的第二個大滿貫冠軍。
而如今,將近4年的時間過去,羅迪克很多技術環節都逐漸磨鍊到了一線水準,可有些看門本領是不會變的:那就是發球。
第一盤的蘭逸飛被對手打得沒什麼脾氣,到了第二盤,羅迪克瞬間就沒那麼舒服了。
系統的輔助到位之後,蘭逸飛相當於獲得了超脫常人的反應能力。如果羅迪克的發球是以變化見長、各種刁鑽的角度攜帶旋轉,那麼蘭逸飛也許知道線路也不好接,怎奈美國人平擊發球就是快準狠三個字。
從1-0之後的第一個發球局開始,蘭逸飛就開始為自己創造出首盤沒獲得過的機會。
40-40的時候浪費掉了兩個平分,美國人把比分扳成了1-1平——OK,這沒什麼,僅僅是個開始罷了。
2-1,30-30時難得打出了一個漂亮的二發搶攻,銜接底線連續施壓,40-30,蘭逸飛全場比賽的首個破發點!
儘管之後還是無奈被Ace球命中、漏點+未破發,這仍然給了蘭逸飛足夠的動力與正反饋,同時悄無聲息地溶解這羅迪克的自信心。
——在經歷了那樣毫無機會的第一盤之後,華國人已經絲毫不會懊惱與糾結於這樣的小小一分。
然後,則是想當關鍵的一箇中盤。
在之前的第一盤裡,蘭逸飛就意識到了羅迪克顯然吸取了卡洛維奇的教訓,始終在努力地積極拼搶。果不其然,局分2-2的第5局,美國人反過頭來就逼出了蘭逸飛的一個破發點。
這一分足以稱得上是驚魂時刻了。蘭逸飛的二發欠缺了一些力度,被羅迪克送出了一個落點極深的回球。這使得蘭逸飛雖然成功進入了底線相持階段,卻從一開始就失去了部分主動權。
然後,在蘭逸飛努力嘗試著逆轉局勢的條件下,他也還施彼身一般接連送了兩三個底線壓線回球給羅迪克,務必追求讓對手的站位靠後。
又深又重的回球,還是面對羅迪克這種硬地高手的球質,自然很容易失誤。蘭逸飛的前幾個底線就是如此,看臺上多得是捂住嘴屏住呼吸的球迷與觀眾。
而最後的一個底線回球,蘭逸飛的那一拍差一點就長出邊線了——甚至看臺上都有不遵守觀賽準則喊出聲來的人。
一聲不太明顯的“Out”,蘭逸飛差一點就以為這是邊線的呼報。但沒怎麼經歷過場外干擾的蘭逸飛在最後時刻還是把控住了自己,成功完成了這一分戰術的最後設計:在羅迪克站位足夠靠後時放個小球。
這樣一個精妙的戰術被蘭逸飛打了出來,美國人的破發點也就隨之飛走,前者成功保發,3-2。
“哈~真是差點就要被終結在這裡了。”蘭逸飛趕緊趁著這個盤間休息恢復體力。為了打好剛才的這一局,他甚至都強迫自己停止了每分之間的心理活動。
正所謂心無雜念,方能超水平發揮,蘭逸飛並不確定自己能否再次進入這種狀態。
......
之所以說第二盤的盤中是關鍵,自然不可能僅僅因為這第5局:就在這之後的第6局,吸取了卡洛維奇失敗教訓的羅迪克,終於迎來了屬於他的“未知領域”。
沒錯,美國人的團隊千算萬算,似乎也算漏了一點:為什麼第二輪第三輪表現相當出彩的卡洛維奇會先慫為敬,選擇穩固保發的打法呢?
還不是他前面在紅土上吃過了“破發不成反被偷襲”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