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的手段。
幾日後,蜀中方向傳回訊息,張育已經與鐵牛、雷暴聯絡上了,併成功勸說二人繼續支援自己,而後不久,華安便收到了張育的親筆信,信中將蜀中的情況,詳細的向華安介紹,並表示經過一番努力,雷暴和鐵牛已經明確表態,支援華安稱王,並隨時願意聽候調遣。
又過一日,華安受到了鐵牛和雷暴的親筆信,他們二人以兄弟的口吻,支援自己為王,並在信中稱呼自己為北王大哥,口吻非常親切,似乎多年的感情絲毫沒有變化一般,直讓華安覺得,在他們身邊安排心腹有些不妥,不過,為了預防萬一,華安仍舊不會撤出自己對二人的所有監視,就當保護他們好了。
得到雷暴和鐵牛的全力支援,華安的心裡又穩定了不少,此刻,蜀中、關中、司州皆在掌握之中,華安麾下的全部兵馬足有三十餘萬,兵力不再燕國之下,若是緊急動員百姓參軍,組建五十萬大軍,不在話下,只是,以目前蜀中和關中的糧草供應,沒有必要組建如此多的部隊,以防拖垮經濟發展。
放眼當今天下,華安甚至覺得,若是自己敢稱第二,就沒有人敢稱第一,單以兵力來說,華安麾下的全部兵馬與燕國大軍,當在同一水平,是當今天下最強大的兩股勢力,除此之外,桓溫的荊州軍和拓跋什翼鍵的代國大軍,兵馬皆有二十萬左右,亦不可小覷,殷浩的揚州軍團,也有二十萬人馬,不過,蒲洪、姚襄、張遇、魏統等人全部難以控制,除去這十餘萬兵馬,揚州軍團的兵馬只有十萬左右,在大晉的三支主力之中,是最弱的一支。
另外,魏國、涼國兵馬皆有十萬之眾,高句麗、扶余等其餘勢力的兵馬,則沒有超過十萬兵馬的,實力相對比較弱小。
但燕國與代國已經結盟,兩國的大軍加在一起足有五十萬以上,若是把燕代兩國看成一體,則必然是天下最強大的勢力,而且,燕代聯軍全部南下對付華安,這還是讓華安承受很大壓力的,而華安目前,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依附於自己的魏國大軍,魏國與燕國是死敵,魏國大軍可以為自己分擔來自燕國大軍的壓力,而代國大軍的壓力,就只要靠謝艾獨自承擔了,好在晉陽城附近山地多,代國的大漠鐵騎無法發揮最大的威力,這就給謝艾擋住代國大軍提供了便利。
不過,如此一來,華安麾下的主力兵團全都被燕代聯軍牽制了,因此也就沒有足夠的兵力應對突發的威脅,比如、桓溫軍團、殷浩軍團、蒲洪、姚襄等勢力,這些勢力的兵馬加在一起足有四十萬之眾,比華安全部的兵馬還多。
為此,華安做事也只能適可而止,比如為了擺脫大晉朝廷的掣肘,只能暫時選擇表面效忠大晉朝廷的稱王,而不能直接稱帝,否則,這些勢力很有可能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自己,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華安知道,自己的實力雖強,但也不能應對百萬大軍的威脅,至少目前還沒有如此大的實力。
而為了應對日後,可能更加嚴峻的天下形勢,華安必須加緊發展農業,並以關中為核心,囤積更多的糧草物資,並在合適的時候,在關中方向訓練一支十萬人馬以上的精銳兵團,做為戰略預備隊,而這支重要的部隊,由王猛全權負責訓練。(未完待續。。)
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
半個月後,燕國二十萬主力大軍,已經在襄國城集結完畢,主將慕容恪讓麾下大軍立即開始準備,一日後,便開始向鄴城方向進軍。
在向鄴城發起進攻之前,慕容恪自然要詳細的瞭解鄴城方向,晉軍和魏軍的具體情況,以做到知己知彼,併為此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前往鄴城。
斥候帶回來的訊息,與慕容恪料想的情況基本一致,晉軍的軍心已經逐步穩定,並與魏國大軍一起,開始佈置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