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更恐怖的傳聞是這種麵粉摻雜了各種磨碎的骨粉,所以才這麼白的。
這一度導致那種商品白摸在農村根本就沒有銷路。
這種情況直到村裡走出去的人多了才有所好轉,畢竟人家大城市裡吃的可都是這種白饃。
于飛回到農場的時候已經近晌午了,沒進門就看到村支書揹著手在祠堂的周圍轉悠,一看到于飛他立馬招手示意對方過來。
“這外面的活已經幹完了,你看看這三個大傘咋處理啊?”
這件事村裡早就有了定論,等祠堂蓋好後就把這三個大傘給挪走,于飛也在心裡盤算過了。
所以他直接就開口道:“挪路西邊農場裡組合到一塊,算是添個涼亭了。”
村支書點點頭道:“那行,等到吃過晌午飯就找人過來開始挪,另外一個就是定做的香爐晚上就能送到,到時候你別跑遠了。”
一說這個于飛就來了興致:“是不是純銅的?”
“不全是。”村支書說道:“你就別管是啥材料的了,反正不輕,到時候你還得出把力。”
于飛滿嘴答應道:“沒問題,我今天哪兒也不去,就是挪傘和等著抬香爐。”
……
知道村支書是個說幹就幹的性子,所以于飛等他走後也沒閒著,聯絡阿強給送了一車沙子水泥和石子。
大傘在祠堂那邊可能還有顧忌到風水的問題,在他農場這邊就沒這麼講究了。
小挖機吭哧了一小會後,三個規整的深坑就出現在路西農場裡,村支書這時候也帶著一幫人來祠堂準備拆掉大傘。
一群人忙活了半個下午,祠堂的屋頂終於爽利了,而路西的農場裡豎起了三根杆子。
傘沒有第一時間裝上,因為還要等底部的水泥凝固。
也就是這個時候,一輛看似空空如也的貨車在村支書的指揮下開到了祠堂跟前,走近看才能看到露出雙耳的香爐。
好傢伙,怪不得村支書說不讓于飛問香爐到底是啥材質的,眼前這個香爐的長度比于飛的個頭還要長。
寬大概有個七八十公分的樣子,高度有個一米的樣子,這要是全銅鑄的,估計這輛貨車都不敢拉,就這在香爐的下方還墊有一塊厚木板呢。
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在吊臂和眾人的合力下,這個大傢伙終於落在了屬於它的位置上。
等車子離開後,村支書看著香爐和空蕩蕩的神櫃出神道:“再等兩天,就能給那些長輩上柱香了。”
:()我有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