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消耗資源。
這個情況,就如同現實生活中的挖礦一樣,想要挖到金礦銀礦,就必須花費人工和時間,才能置換相應的回報。
在計算機中,資源就是電腦的計算能力,目前是指CPU的運算時間週期。必須消耗一定的運算力和時間,才能挖到比特幣,並且,隨著挖礦難度的上升,這個時間也會相應延長。
林鴻這段時間裡,將全部的心神都投入到了比特幣的開發當中,公司那邊的事情,暫時又交給了張瑾。好在他前陣子將公司的事情安排妥當,暫時離開也沒有什麼事情。
八天之後,林鴻終於決定要將比特幣客戶端和挖礦程式完善得差不多了,他便將其整理為V0。1版,然後在這個秘密的郵件列表中釋出了。
在這段時間裡,有關比特幣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
可以說,這個郵件列表自從建立起來,就從來沒有如此熱鬧過。
有人繼續討論有關比特幣的原理,探索細節,畢竟在那篇論文當中,林鴻只是寫了大概的理論,細節並沒有過多談到。
有人則在構想比特幣誕生之後,將會對社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還有人,則一直在催促GHOSTER,詢問有關軟體實現的進度,甚至還有不少人表示,願意當義工,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當林鴻將V0。1版釋出之後,大家立刻在第一時間將附件中的種子下載下來,然後透過位元信使的檔案下載功能立刻下載。
大家實在沒有想到,GHOSTER竟然這麼快就將第一個版本給實現出來了,由此可見,GHOSTER不但理論了得,還精通程式設計,是個實幹家。
軟體其實很簡單,關鍵在於軟體當中所實現的機制。
和客戶端一起開放的,還有原始碼,考慮到保密的問題,林鴻暫時並沒有提供LINX版本的,而只是提供了WINDOWS和LINUX這兩個平臺的原始碼版本。
就這樣,比特幣網路中擁有了第一批的使用者,他們在自己的電腦中開動挖礦程式,開沒日沒夜地挖著,為比特幣網路貢獻自己的計算力,同時也獲得比特幣。
有了大家的加入,比特幣網路中的資料也開始有了變化,首先最為明顯的,就是難度開始增長,不再像之前那麼容易,但相對說來,還是挺容易的。
就像是一個新發現的金礦一樣,新入者肯定可以很容易就賺到錢。
在比特幣客戶端釋出的第二天,比特幣網路中便產生了第一筆交易,這是林鴻傳送給ESSI的交易,總數為100個比特幣。
和位元信使類似,比特幣的公鑰和私鑰地址,都是一連串的加密字元,公鑰即收款地址,這一串長達34位的字元是獨一無二的,並且同一個錢包,理論上是可以生成無數個地址的。
也就是說,如果當心經常使用某個賬號收款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則可以直接另外生成一個新的,同樣可以收到比特幣。
就這樣,比特幣這種被後來的人們稱之為“最危險”和“最安全”的電子貨幣邁出了小小的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六百一十四章 坦克大戰
萬事開頭難。
比特幣算是起步了。
但是,這個時候,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一方面是本來就沒有對外進行宣傳,只是在很小的圈子內釋出了,另外一方面就算是在這個圈子內,能夠理解比特幣,並且相信比特幣的人也不是很多。
但這畢竟是起步了。
自從釋出比特幣客戶端那一時刻開始,比特幣的規則就完全定了下來,以後就算是升級客戶端,這個則也是不會改變,改變的只是一些細節方面的東西,例如如何能夠讓支付的確認速度更快,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