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才至九月,慶知翡因著畏寒,上身穿了一件鵝黃繡草綠色如意紋的夾綢長襖,下配蓮青色月華裙,梳得是溫婉的彎月髻,只簪了一對金點翠嵌珠菱形花鈿作裝飾。
西北十餘年風雪並未侵蝕她的容貌,反而更顯得清麗斯文,嫵媚纖弱。
姜太后看在眼裡,雖心中止不住拿她與其嫡親的姐姐做比較,卻也十分滿意了。
因著有心抬舉,便伸手召慶知翡至近前說話,甫一觸到她的指尖,姜太后便心疼道:“手指怎如此冰涼,聽聞廣陽府苦寒,想來這些年你們也受了不少苦。”
陳氏感激道:“蒙太后娘娘惦記,幸得陛下每年都派人照看,又藉著廣陽府附近武山溫泉的便利加以療養,否則翡兒無論如何都撐不過去。”
武山溫泉就在廣陽府近郊,國公府有皇上暗中照拂,加上江州陳家也派了人上下打點,慶知翡母女得以住在武山山腰處的莊子裡。
宮女搬來繡墩,慶知翡幼時雖僅入宮一兩次,不過她對姜太后也是熟悉的,因此在慈寧宮也不拘束,依言坐在姜太后身側,另有數名宮女捧著點心茶盞進殿。
姜太后側身道:“哀家已派人通傳何醫正,一會讓他為翡兒診脈。乳茶是溫熱的,翡兒自小畏寒,現下正適用,你們且嚐嚐。”
陳氏眼中閃過喜色,見到琉璃杯中的乳茶,奇道:“在西北時,邊境百姓多受外族飲食影響,慣以羊奶烹茶作熱飲以暖身,但其味腥羶,遠不如娘娘宮裡的乳茶香甜。”
“哀家素來喜歡民間的吃食,純妃便孝敬了這乳茶的方子,冷熱皆宜,哀家用著甚好。”
慶知翡眼中閃過一絲詫異,旋即恢復淡然。
“純妃娘娘蕙質蘭心,想不到竟於飲食上也頗有巧思。臣女自廣陽府回京,沿途多聞聽純妃娘娘賢名,不只賑災濟貧,為人稱道,同時也很受諸多學子敬重。”
姜太后聞之微怔,賑災濟貧她有耳聞,純妃一介閨閣女子如何能受到學子敬重?
身旁的李內侍適時提醒:“娘娘,皇上曾與您提及過,想來是因書鋪印坊一事。”
事情已過去五六年之久,姜太后經李內侍提醒方才恍然。
“皇帝確曾與哀家提過一回,似乎是純妃尚在臨安時,曾託其兄長求到鹿山書院的山長跟前,最後還是皇帝出面,由唐家在各州府開設印坊,想必是學子們得了便利,都感念在心。”
陳氏乃江州世族出身,自有一番眼界見識,聽到姜太后此言,眼眸微閃,藏起深深的憂慮。
“純妃娘娘仁德,大興文教,此乃利國利民的一樁善事。”
李內侍十餘年前便在姜太后身邊當差,自然也是見過陳氏的,此時便忍不住用餘光悄然打量陳氏,暗忖,多年未見,陳氏依舊未變,這話看似讚譽,實則頗有些居心叵測。
姜太后仿若未覺,淺啜了一口乳茶,向李內侍吩咐道:“去宮門外瞧瞧,何醫正緣何還未到。”
李內侍躬身領命,離開大殿前聽到慶知翡的聲音。
“多謝娘娘掛懷,臣女身子無礙,不敢煩擾何醫正為臣女診脈......”
......
慈寧宮外,純妃帶著梅姑姑與夢竹走在宮道上,恰好遇到何醫正,從隨行的慈寧宮的宮人口中得知,姜太后請何醫正來乃是為國公府三小姐診脈,純妃與梅姑姑相視一眼,心下明瞭。
何醫正德望隆盛,醫術超凡,素日只為宮裡的帝后與太后等人請脈,除了奉命為寥寥數位勳舊老將軍把過脈息外,宮外之人,未嘗為之診察療疾。
由此可見,姜太后對國公府三小姐確實頗為喜愛。
李內侍在宮門處相迎,與純妃等人見禮後,引著一行人進殿,不過他卻故意慢了一步,在無人注意時對梅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