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部分

很多人並不知道銀行的重要性,實際上,對於一個政府而言,作為金融機構核心的銀行,其作用甚至超過軍隊,或者說其與軍隊同等重要。

在另一個時空之中,甲午戰前偌大的中國還沒有一家銀行,靠傳統的典當業、票號和錢莊,無法迅速有效地把社會閒散的資金集中起來支援戰爭。缺乏近代金融機構與融資手段,也是令清政府面對鉅額軍費籌措只能望“銀”興嘆的一大因素。日本在西學的過程中極為重視金融手段的借鑑。早在1877年,日本就嘗試發行公債進行戰爭融資。甲午戰爭中,其募集的公債達1億多日元,其中絕大部分是民間公募。1889年,日本擁有的銀行已達218家,類似銀行的各種會社有695家。這些近代金融機構,使日本政府得以順利地籌集到鉅額的軍費。甚至直到戰爭結束,其依然剩餘數千萬元的軍費。反觀缺乏近代金融機構與融資手段的滿清,面對鉅額的軍費開支卻是一籌莫展,焦頭爛額。

同樣也是日本,其在日俄戰爭之前,在軍隊完成諸多準備之後,兒玉去拜見日本銀行行長之後,在得到其的許諾和支援之後,軍隊才下定開戰的決心,因為戰爭最終比拼的是財力,沒有財力支撐的戰爭,就像甲午戰爭一般,最終必定以悲劇結尾。

也正因為明白銀行的重要性,同樣也是因為中國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所以朱宜鋒才會在建立銀行之後,立即給予其種種政策加以扶持。這次發行債券,固然是建設鐵路所需,同樣也是為了扶持官銀號的發展,原本對於官銀號的扶持,只是透過委託督府業務,現在透過債券發行,官銀號可以獲得進一步扶持,一但債券發行順利,那麼府庫也將會從戶部剝離出去,交由官銀號負責。

這一切只是開始,一個良好的開始,就像軍餉發放一樣,官銀號透過發放軍餉建立起了一定的信譽,現在許多軍屬以及他們的親人開始將銀錢存於官銀號,這是一個開始,而債券的發行同樣也是一個開始。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債信,我們才有能夠在將來把社會閒散資金集中起來,支援我們修建鐵路、建設工廠,甚至進行戰爭,”

這才是這次發行債券的目的,當然——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朱宜鋒的長遠打算,瞧著議室堂內似有不解的眾人,朱宜鋒的心底卻是嘆了口氣,對於這些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官員來說,他們或許可以引經據典的闡述自己的觀點,但是他們卻無法理解什麼是近代金融機構,什麼是融資,更不會理解什麼是“赤字財政”,對於他們而言,財政無非就是“量入為出”,無非就是“節流開源”,至於現在的金融理念,於他們來說是陌生的,甚至也是他們所不能理解的。

在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願意真心實意的學習西方的知識,能夠以“海納百川”的氣魄去學習吸引西方現代文明呢?

每每面對這些看似已經進步,實則進步極為有限的官員時,在感嘆著身邊無人之餘,朱宜鋒的心底倒是越發的佩服起內人的那位先祖來,可再佩服,那也是幾百年前的人物,至於眼下,還是一步步的來的好。

“看來將來,無論如何都需要建立一家圖書館!透過圖書館去改變人們的思維!”

在議事堂的議事結束之後,朱宜鋒暗自於心底尋思著。

“對,不僅僅只是建議一家圖書館,要在每一個府、每一個縣,甚至每一個鄉村都建圖書館,讓每一個人都能有機會接觸到現代文明,而不是隻能接觸到傳統書經。不僅要建圖書館,還要儘可能的翻譯西方書籍……對,要建立一個翻譯館,專門翻譯西方書籍!”

在浮現出這個想法的時候,他自然想到了阿拉伯的百年翻譯運動,在阿拔斯王朝哈里發透過博採諸家、相容幷蓄的文化政策下,其大力倡導和贊助將古希臘、羅馬、波斯、印度等國的學術典籍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