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力不足,水源缺乏,加之海風強勁,並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這裡能種植芋頭、高粱,也能種西瓜。”船長也如實說道,這裡種糧食不行,但能種一些特別的瓜菜,也算是就地供應島上和過往船隻。糧食、蔬菜、肉食,主要還是靠從泉州或者琉求島上供應。
“過去我們都是從泉州運來,但今年開始,我們已經都是從琉求島上運來。”
但這裡漁業資源豐富,島上除了從事修船以及補給、交易的,其餘的多是從事捕撈和加工。鮮魚、魚乾、魚粉、魚罐頭,還有捕鯨、鯨油加工等。
“琉求島上已經能夠供應這裡三千多人的需求?”範履冰比較感興趣的還是這個,這個澎湖島他看過之後,覺得很一般,沒有土地,不能種植,那就是無根之木啊。在他的觀念裡,有土斯有人。
土地才是根本。
李超也不去糾正範履冰,澎湖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這裡的幾千人,也能賺到很多錢。
“琉求島上我們如今已經有五萬餘人,其中有琉求港、琉求城,還有數座衛堡,另外透過幾次與山夷人的交易,我們如今買下了周邊許多土地,陸續建立了大約三十個屯莊,開墾了近五十萬畝土地,目前還在不斷的墾荒之中。”
這些數字,讓範履冰大為驚訝,同樣也心中長鬆口氣。看來來琉求還是賭對了,這真是一個不錯的地方,才不到兩年時間,這裡已經有了這麼大的局面了。
五萬多人口,有港口城池有屯莊、糧田,不錯,非常不錯。
李超對琉求的發展瞭如指掌,甚至一直以來,這裡的發展都是他在遙控掌握,一開始先經營澎湖,然後與土著接觸,跟他們買地、交易,和平發展,這都是李超親自定下的基調。
這個決定當初有人反對,認為整個琉求都是李家的,何必還要跟山夷買?但現在看來,李家沒有把富貴的時間浪費在與山夷的鬥爭中,前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城堡順利的建起來了,移民們也過來了,這裡的屯莊也建起了,收穫的糧食,也已經能自給自足,甚至還有富餘。
這讓李家開發琉求的成本大大下降了許多,尤其是前期沒有損失。
李超對琉求的發展策略,就是要先站穩腳跟,慢慢摸清山夷人的根底,立足發展的同時,再慢慢的同化山夷。
“履冰,做為琉求第一任縣令,你有什麼施政方針沒有?”李超問這個年輕的學生。還有幾分青澀的範履冰是個高大的年輕人,歷史上他卻不簡單。歷史上,他後來成為了武則天的北門學士,這是武則天設立的一個機構,用來攬權,性質就跟如今李世民設立的翰林學士院一樣,分宰相之權。
武則天用北門學士助她一步步的成為了女皇武則天,武則天稱帝后,高履冰這個智囊謀臣,也一路做到了宰相。
高履冰望著那平靜的澎湖,“招撫山夷,發展農耕,增加人口,提高稅入。”
這十六個字,看的出是他仔細思考過後的結果。李超對此還算滿意,雖然要發展琉求,還得興工坊,開礦業,通商貿、促移民,但他沒有一來就想著要剿滅山夷,而是想到招撫,這一條,李超還是非常滿意的。
山夷,並不是琉求發展的重中之重。
第1094章 大本營
琉求港,灞上李家經營琉求的大本營。
出乎範履冰的意料,這裡居然很熱鬧,雖不如泉州港,可船隻也不少。港內白帆點點,無數船隻停泊。港口碼頭,大量的力工正在裝卸貨物。
碼頭附近,就是一座高高的城堡矗立著。城堡看著並不算大,但卻足夠的堅固。尤其是這城堡的造型比較奇怪,城牆不是平直,而是如同波浪一樣凹凸不平,有些似敵臺馬面,卻又不太相同。
“這些是南海貿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