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型別的古墓,都是這樣的,靠著山,依山而建,前面一面牆,一塊碑,然後後面沒有墳頭,把整個山體當成墳頭,
看看那墳墓,自身還分成了三層平臺,墓碑牆在最頂上一層平臺,最下面一層和最頂上一層都有兩邊兩道石階梯可以上去,而最中間的一層平臺只有中間一條石梯可上,……這也分出了一些層次,
看看旁邊還有好多文物單位立的碑,上面有些墓主人的介紹……
……
往裡走走,又是一座這樣的三層平臺的石砌墳墓,樣式和前面的差不多,只不過這座墳墓,三層平臺之間的石頭階梯,則是最上一層和最下一層只有中間一條的通道,而中間的第二層卻有兩條,……和前面那座“二一二”的結構佈局反過來了,這裡是“一二一”這樣的三層階梯,
整個的墓地,是延著山勢,多層平臺的結構,層次分明,
……
再往左一些,遠遠的,就看到,有鐵柵欄,把什麼東西圍起來了……
風小葉心說,正主兒到了……因為但凡是有圍欄的,都是重要的文物,前面兩座平臺石墓,雖然修的工程不小,但是沒有這個圍欄,
走近一看,被圍欄圍起的,是兩座對稱一左一右的兩座石亭,……準確的說是碑亭,兩座石雕石砌的,上面有飛簷石頂的四柱碑亭,裡面自然是大王八馱石碑了……
當然兩座碑亭各自前面還有一根石柱華表,華表上半部分飾有花紋,下半部分光滑,頂部有頭像獅子一樣的石獸仰頭望天,……當然了,只有皇帝的華表上才能有龍,也只有皇帝才能用金色琉璃瓦,這裡都是青石的,
當然了,經過數百年歲月的洗禮,石質自然也有些斑駁破損了……
……
再往裡面看,三座很是氣派的石墓排列其後……應該就是那個明代尚書自己的墓了,
看到這裡,風小葉不由的向後退了一步,嚥了一下口水,
……
怎麼說呢,這三座墓,實在是……風水太好了,太氣派了,
看看那墓的結構……當然也是分三層平臺,三座墓碑在最上一層平臺,三層的臺階則是“二一二”這樣的分佈,然而每一層之間的跨度,都還要小於之前的那兩座,……兩邊,有石俑侍立,
之前那兩座石墓,墓碑是嵌在石牆裡的,……而這座主墓的三座墓碑,則是立體的,分有層次的雕刻,虛實結合,進退有度,
每座石墓碑上面都有三層飛簷,前面鏤空支起的石柱,雕塑的質量,也上了一個檔次,彷彿是一座小形的牌樓立在碑前,立體層次感分明,三座墓並排在那裡,一模一樣,……
走近看看上面銘文,也都只稱官位,不稱名,三座墓,正中間的一座裡面又分成三座小墓碑,兩旁的兩座則又各個分成兩座小墓碑,一共是七個墓碑並列在這裡,都是有功名的人,看樣子是幾代人的家族合葬在這裡了……
……
此時雖然是盛夏,一年中氣候最炎熱的時候,然而站在這裡,也只感覺到清涼,……一種發自心底的清涼,
風小葉就站在那裡,看看那氣派的一片三座石頭古墓,……還有後面背靠的青山,和如綠柱般的青翠樹木,遠近層次,……安穩,寧靜,深遠,幽邃,清涼,不由得有一種嚮往那裡的感覺,有一種想要自己也躺在那裡的想法……
確實,百年之後,能得如此的安息之所,實在是太……
可是我能活到八十歲呢,我這一生還沒有走完呢,我還有好多事情要辦呢,怎麼可能現在就躺到那裡去?……
再說了,那裡再好,也是別人的佳城,別人家的歸宿,……難道我自己,就沒有我自己本來應有的去處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