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加入澄清劑,然後攪拌,但澄清劑是什麼東西做的,他可就不知道了。
而商毅雖然沒制過玻璃,但理論知識卻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的豐富,見他這個樣孑,笑道:“辦法很簡單,就是在玻璃液里加入一些食鹽,然後再結合攪拌的方法,應該就可以消除大部份的氣泡了。當然攪拌的時候最好是用專業的攪拌器,否則玻璃液會濺出來傷人的。”
說著又在紙上畫出了一個攪拌器的簡圖,其實就是一個用耐火泥製成的中空的圓筒,放在燒玻璃液的鍋裡,再用一根帶鉤子的鋼釺操作在玻璃液內移動。只要攪拌的時間足夠長,不僅絕大多數氣泡能夠消失,玻璃液中的條紋和結石也終將全部消失,玻璃液就會變得完全勻稱透明。早期的光學玻璃就是採取這個方法來製造的,用來製造商業用的玻璃器,當然更是不在話下。
聽完了商毅的話之後,米歇爾連連點頭,馬上就去工作間裡吩咐工人按商毅所說的方法進行施工。
不過這些方法商毅說起來雖然簡單,但卻不是馬上就能做好的,還需要工人反覆進行試驗。因此再呆下去也洠Ф嗌僖饉跡�桃鬩倉患虻ノ柿艘幌虜AСУ那榭鮒�螅�頭禱亓俗鼙��ァ�
等到了三天之後,商毅再次來到玻璃廠的時候,米歇爾十分興奮的向商毅彙報,按這樣的操作方法操作製造出來的玻璃液中氣泡幾乎完全消失。而且整個玻璃液的黏稠度也減低了,變得十分勻稱,流動順暢。這種玻璃甚至可以達到製做簡單光學儀器的材料,比如商毅最需要的望遠鏡、發大鏡等。
同時米歇爾還帶著商毅等人看了剛剛做好的新一批玻璃器皿的半成品,雖然還沒有經過退火處理,不能觸控,但看上去,無色透明,晶瑩透亮,確尖比先前的那幾批玻璃器要強得多。林鳳舞也十分高興,這樣的玻璃器,在市場上絕對有競爭力。
不過現在這些玻璃器皿還只是半成品,退火處理之後,還要進行打磨修光處理,才能算完全的成品,至少還要等四五天的時間。但試製顯然己經取得了成功,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大量生產玻璃器皿了。當然還有一批商毅需要的凸凹鏡片。
米歇爾也對商毅佩服得五體投地,對商毅也是贊不絕囗,說了一大堆什麼“您真是一個天材”“您真了不起”之類的話。
商毅只是笑了笑,道:“只不過是做出幾個玻璃瓶子,沒什麼了不起的,下一步我們還要做鏡子和窗戶玻璃。”
聽了商毅的話之後,米歇爾和林鳳舞都吃了一驚,因為做鏡子和窗戶玻璃都需要平板玻璃,這種工藝方法在歐州也是十分少有,因此平板玻璃製品的價格也極為昂貴,一個十厘米左右高的玻璃杯在中國市場大約可以買到三四兩白銀,而一面十厘米左右的鵝蛋鏡卻能買到十兩白銀以上,雖然還達不到其他穿越前輩那種一個杯子一百兩銀子的水準,但利潤也相當可觀了。畢竟玻璃的原料都是根本不費錢的。
世界上第一個平板玻璃鑄造體系是由法國人差不多在這個時代創造,叫平板澆注法,就是把玻璃液倒在一個大平板鐵臺上凝固,然後打磨。在1688年時開始大量生產,到1760年的時侯,法國平板玻璃的年產量已經達到了1000噸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用於窗戶玻璃和四輪馬車的車窗玻璃。
但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生產出大尺寸的平板玻璃,而缺點在於前期固定資產的投資太大,幾乎等於是要建一個近代的工廠,英國人曾在1691年第一次引進這種方法,結果徹底失敗,第二次引進也差點因為成本和損耗率的問題而破產。
在十九世紀初期,出現了另一種平板玻璃的生產方法,叫人工吹管攤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