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老龍頭。 豔陽高照卻抵不過海風刺骨之寒。 高第望著海面皺著眉頭,一副心事重重。 確切說這一個多月來他都寢食不安,他現在需要這刺骨之寒來讓自己清醒一下,未來該何去何從,是堅定不移的站隊,還是繼續左右逢源當牆頭草。 作為鎮守國門的總兵官,論資歷眼界理應都是一流水平,可偏偏自己近年來的政治投資都付諸流水,這讓他不得不自我檢討一下了。 高第在朝裡並沒有什麼大靠山,他也是在崇禎十六年形勢嚴峻下被提了山海關總兵,那時候的他政治依附就是寧遠的吳三桂,這也是在後來李自成破了北京之後,他沒投降聯手吳三桂一起幹李自成的原因。 在常宇橫空出世後,他當然也想著法子依附,但他很快就發現大太監處處打壓掣肘吳三桂,那就更看不上自己了,所以他就只能維持現狀,可誰知隨後吳三桂被騙入關跟著大太監打雜去了,最大的靠山都被架空了這讓他有些慌亂。 可再一想,自己手裡還有張暗牌,或許必要時候還有用。 沒錯,就是高起潛。 高起潛如日中天的時候可比常宇現在威風多了,說他是天下兵馬大元帥也不誇張,但凡有戰事什麼總督什麼巡撫什麼總兵,都得聽他指揮,他說怎麼來就怎麼來,真正的獨斷專權。 當然也因此惹的文臣武將怨聲載道,皇帝震怒。 可震怒之後,還依然用他監軍,說明還是得皇帝寵信。 卻哪知這貨半路熘了。 前文也說過為官之道麼少不了結幫拉派,高起潛當紅時可是很多人抱大腿的,不說高第就是吳三桂等人也是搶著抱,但他突然熘走了……你就要打落水狗麼? 不,當官的都懂得做人留一線,日後好想見,崇禎帝最多疑,他不信任外臣只信太監,高起潛又是從小到大的那種信任,皇帝知曉他在外胡來導致多次戰敗,害死無數將士和大臣的性命,都不過只是斥責不允許其入京而已,所以他這次熘走也不算是啥事,不知道哪天又起來,這時候你雪中送炭,到時候他的大腿你就讓你抱的結實些。 所以你說高起潛半路熘了潛藏起來,高第知不知道。 他鎮守國門,關內關外都是他的轄區,高起潛又不是一個人偷熘的,帶著家當和隨從怎麼可能避開他的耳目,所以他不光知曉,而且還提供了便利。 那你說吳三桂知曉不知? 當然也知道了,要不然歷史上大戰李自成後他還將太子朱慈烺交給高起潛護送走呢。 因為這本身就是他倆的一張暗牌,高起潛能東山再起他倆有功,若就此沉寂他倆也沒啥損失。 而且還真的有一段時間,讓兩人看到了曙光,那就是常宇聯手吳三桂在寧遠打敗多爾袞後,又在關內追擊韃子從京城追到青州又追出關外,令韃子兩年內再無力襲擾。 關外得到暫時的和平,朝野大震皇帝也開心,高起潛這個時候再露面,皇帝最多不過幾句責罰,即便不會再重用,但是回到宮裡頭繼續伺候皇帝還是可以的。 可就在躍躍欲試時,吳三桂突然被常宇給騙入關打雜去了,讓他們覺得時機不到。 直到高第聽到風聲,錦衣衛和東廠在秘密搜捕高起潛時,他知道,高起潛完蛋了成了一張廢牌。 千算萬算,漏算了大太監。 不管皇帝的心意如何,常宇是不可能在允許高起潛復出的。 靠山吳三桂被架空了,高起潛成了廢牌。 這下高第真的慌了。 沒有強大的政治資本也沒有突出的軍事才華根本入不了大太監的眼,且一旦發現自己還私通暗藏高起潛,那自己的前途可就是廢了…… 咣…… 就在高第慌亂和迷茫之際,突的靈光一閃。 誰說高起潛就是一張廢牌了。 這是投名狀啊。 然後高起潛就被東廠番子緝拿歸桉了。 沒錯,就是你們想的那樣,高起潛其實是被高第給賣了。 而後,高第又趁周遇吉喬遷大宴著人送了一份厚禮,寫了封言辭誠懇的信,是要迂迴救己,成敗在此一舉,是功是罪全靠大太監的心思,可以定他私通藏匿逃犯之罪,也可以獎他檢舉之功。 然此事已過數日,並無訊息傳來,又聞大太監即將北上出關,也難怪高第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