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後所城,後世綏中縣,與正西九十里外深山中的中前所遙相呼應,此時為大明關外的一個屯兵城,只是幾近荒廢,城內有百姓百餘十戶,多是去年戰亂之後倖免於難的軍屬和不忍山賊襲擾的村民逃避於此。 作為一個屯兵所,城不大方方正正,牆不高甚至還略遜寧遠城,雖有四門但兩門廢棄被亂石埋沒,僅餘南北兩門通行。 多爾袞大軍逼近,小太監應戰,部署周邊,中後所作為寧遠城和山海關中間一個重要的關卡城被重新啟用,進可隨時中轉站,退可殿後,平日可做儲備基地,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先有神機營的十餘盞口將軍和百餘炮兵駐紮,後有李巖的騎兵先鋒奉命駐守,同時從關內運來的糧草十有八九也儲存於此。 為何糧草不放在寧遠城中呢? 主要原因就是城小,糧草要佔用很大面積,同時戰時也容易被炮火點燃,一旦火起,不只糧草盡毀,只恐連累整個城池都能被大火毀於一旦,還有就是城破也不至於落於敵手。 這也是為何當初寧遠城的糧草都是儲備在海里菊花島,松山,塔山堡的糧草儲藏在海里的大筆架山上。 步兵營的炮兵進駐中後所的時候,便已開始發動城內百姓築造工事,百姓聞知有戰事為保家園自也是盡心盡力,日夜不息的趕工,直到李巖的人馬到了後,人手更多。 前後僅用三天時間,已讓幾近荒廢的中後所變了模樣,東西兩門完全封死,南北城門重新加固加厚,火炮架好,士兵上城。 聞山中有賊人,時而就近窺探,李巖和幾個心腹正在盤算要不要行進山一趟給這幫孫子來個下馬威,卻在這時發現有清軍探馬過界便知多爾袞大軍應該要拔營推進寧遠城下了。 商議許久,他最終只是派了幾個手下進了山。 回首南望,山道白雪蒼蒼在陽光下耀眼,不知娘子人馬到了哪裡,此番清軍逼近,若能及時而至,適時參戰,爭一份功便算是最好的投名狀了。 李巖一直覺得自己的投降的含金量太低,因為是在戰敗之時,雖明廷這邊並未有什麼風言風語,他還是想著立個功證明一下自己的價值。 雖然小太監早已經幾次言辭懇切的表明,若不是他那次臨陣反水,自己和周遇吉等人只恐不妙了! 便此一點,功德無量! 騎兵在前,步兵居中,輜重在後,浩浩蕩蕩幾十裡,泱泱大軍十幾萬自松山堡拔營南下。 幾日休整軍馬體力已恢復如常,士氣也被鼓動的熱血澎湃殺氣騰騰,只嘆天公不作美,颳風又飄雪。 誰知一夜之間,晴空萬里,暖陽如春,便似寒風也小了許多,多爾袞大喜,當真是天助我也,立刻下令拔營朝寧遠城推進。 幾十股探馬一早就派了出去,小則十餘人,多則三五百,明軍近日一直出兵劫殺探馬,吳三桂狼子野心其心可昭! 只是多爾袞還有些不解,確切訊息傳來,京城的確盛傳高第造反,賊軍逼近京城,但山海關的形勢卻總讓人看不懂,因為總有大小隊伍從關內出來,高第若真造反了,為何會開門放行。 但情報稱前不久在山海關外吳三桂的人馬和高第的確大戰一場敗走回了寧遠…… 難不成高第和吳三桂之間達成了什麼協議,要不人原本乞師的吳三桂怎麼突然間翻了臉! 看來要想知道答案,只有推平寧遠城,擒住吳三桂,一切真想大白天下。 寧遠不過一個絆腳石而已,抬腳踢開,我多爾袞的目標是整個大明江山,山海關,我來了! “多爾袞來了,如料不差日落之前可至葛砬子山紮營,不過在那紮營心理應該別有一番滋味”總兵府的牢獄內,吳三桂看著一臉菜色的羅洛渾冷笑道。 吳三桂是個聰明人,先前誘阿巴泰傾營前來用的就是似是而非的話,只說事關羅洛渾,言之不詳。 因為他知道若說羅洛渾已死,阿巴泰心中自有了提防。 所以羅洛渾才還活到現在,至少目前還活著。 “我大清鐵騎縱橫天下無敵,吳三桂你就等著和寧遠城一同飛灰湮滅吧,老子要親眼看著你被踏成肉泥,看你被攝政王抽筋扒皮,看你妻女在我大清男兒胯下受辱……”羅洛渾一臉猙獰發狂大笑。 “不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