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之下繁星點點,李巖同高傑在就軍帳內低聲細語,相隔近百步外的江邊,劉澤清坐在軍帳門口看著星光的江面發呆,許久目光又轉向遠處的安慶城頭,哪裡火光寥寥搖曳不定。 千里之外的帝都紫禁城內,崇禎帝在乾清宮內尚未就寢,雖是深夜依然在案前翻著摺子,這些都是內閣票擬過從天南海北送來湊折,崇禎帝非但不愛看這些奏摺反而有些害怕看,因為這些摺子從來就沒有啥好事,哪裡乾旱蝗災,哪裡地龍翻身洪澇成災,哪兒賊軍作亂攻城掠地,哪哪要錢……反正從來就沒啥好事。 崇禎帝還是愛看一些密摺,遍佈天下的錦衣衛總會給他帶來些與眾不同的東西,但最讓他期待的還是東廠的密摺,特別是事關南邊戰事的密摺。 作為一國之君,崇禎帝總有忙不完的政務要處理,遠的不說便是眼下京畿的大旱,蝗災已及糧荒就足以讓他焦頭爛額的了,雖說已無戰事,但戰亂留下的爛攤子還得一點點的收拾,戰後重建才是最讓人頭疼的。 便是在這種焦頭爛額中,他更需要有常宇的密摺能讓他尋求那麼一絲絲的清涼和振奮。 然則此時常宇不是在京畿作戰,前方戰事對他來說幾乎等於現場直播,戰場上的一舉一動他很快都能知曉,然則常宇在千里之外征戰,便讓他望穿秋水了。 毫無疑問,崇禎帝對常宇的能力是有足夠的信心,當然不僅僅是用兵作戰能力,還有各種統籌掌控,可畢竟打仗並非僅僅是上戰場廝殺那麼簡單,這也讓他有了擔心。 在京畿一帶因為他的貼身全身支援,無論用人用兵用銀子用糧食那都是說一不二,無論手頭有多緊都要緊著常宇用,有誰敢說個不字他就帶頭噴,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常宇才能完全放開手腳全心同賊軍及韃子作戰,最終不負所望。 可眼下天高皇帝遠,糧食要用那邊的,兵也要用那邊的,少不得和當地的衙門以及地頭蛇們鬥智鬥勇,多少都要身受掣肘,加之地形,氣候,的影響,又是在賊軍的主場作戰對人家戰術不熟,想再如在北方那樣遊刃有餘只怕是不行了。 但崇禎帝依然對常宇有著絕對的信心,以其在京城能將一種朝臣和勳貴治的服服帖帖的手段,不信擺不平當地衙門那些地頭蛇!最多在戰事上會進展緩慢,但絕不會吃什麼大虧! 而從東廠及錦衣衛送來的摺子和密摺來看,事實也的確如此,常宇一路南下不管是乞討還是坑蒙拐騙總算將路費和伙食費弄的七七八八了,而且還不忘分點救濟京畿,在人事方面他到了南京短短三五天便將一眾地頭蛇給連哄帶嚇鎮住了,甚至還給騙出南京城隨軍作戰。而戰事方面一開始進展確實很快,奇襲蕪湖城在賊軍眼皮底下將城就給奪了,這一戰令崇禎帝津津樂道不光在朝堂上和諸臣反覆細說,在後宮也成了個說書的了。 不過隨後常宇繼續推進到了銅陵之後便再無捷報傳來,崇禎帝知道,硬仗了來了!於此同時李巖的西路軍抵達安慶的訊息也傳到了京城。 這讓崇禎帝變得非常的緊張又很期待! 他知道,到了關鍵時刻,無論李巖和常宇誰再往前推進一步,那白旺的結局就基本確定了。 因為太過關心,崇禎帝時不時將高時明叫來問話,可把這個暫管東廠的老太監給累壞了,心想南邊戰事常宇第一時間便會給你發密摺根本不經我這條道啊,何必折騰我! 天剛矇矇亮,京城百姓便開始早起勞作,如今賊認和韃子退去百廢待舉,城牆要修整,護城河要深挖,城外的農田還要耕作,城西還有軍醫院也在開工,很多地方都需要勞工,讓原本在城中躲避戰禍的難民們也算有了餬口的生計。 城裡的要去城外勞作,城外的同樣也有排著隊要進城營生的百姓,當城門緩緩開啟時,人流如潮進進出出。 一輛馬車緩緩從西北官道朝德勝門行來,因戰事剛過城門守兵對入城馬車都要例行檢查,卻在這時馬車後邊十餘騎奔來:“免檢入城”。 守兵剛要皺眉喝問,卻突然閉變得十分恭敬:“原來是錦衣衛的爺們,唐突了!”馬上人沒理會他們,護著馬車入了城。 車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