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0章 東廠衛

吳三桂,將門世家,家族勢力在朝堂和軍隊根深蒂固,其手中更是握著大明最強也是最後的三萬關寧鐵騎,其又堅守大明關外的唯一領土,孤城寧遠! 前月清軍來犯,吳三桂力克多爾袞十餘大軍,打出大明數年少有的勝仗,使得朝野振奮不已。 試問,此等大功及勢力,朝廷當賞他什麼? 臺下文武百官都在想這個問題,登臺的吳三桂也在想這個問題,進京前他時他忐忑不安,深怕崇禎帝為了掣肘他便以清軍突襲入關他有失察之責問罪。 又思及寧遠大功,最多將功贖罪卻也不至於出什麼大事,患得患失之際去登門拜訪常宇,得到一句,此行無憂,心中大安,知崇禎帝不會以失察之責借題發揮,畢竟朝堂不是皇帝的一言堂,內閣諸臣考慮更多,而且他在朝堂裡的關係也多,更重要的是崇禎帝現在還沒實力一下就和他翻臉。 加上自己還留了一手備用,所以……或許柱國的大門還會朝自己開著的。 “臣,吳三桂扣將皇上”吳三桂登臺後在崇禎帝跟前跪拜,崇禎帝起身近前攙其手臂:“長伯(吳三桂字)你總是能給朕驚喜啊!” “皇上,臣……”吳三桂一怔想要說什麼,卻見崇禎帝擺擺手,去聽封吧,說著對王晨恩點了點頭。 “吳三桂,加國柱,太子太傅”。 呼,台山的吳三桂和臺下的文武百官忍不住的鬆了口氣,果然也位列國柱了。倒是台山側立旁觀的常宇卻皺了眉頭,因為太出他的意外了。 回京後他入宮曾和崇禎帝深聊論功之事,矛頭直指吳三桂,其人勢大必緩緩圖之,可借視察之責將功抵過,不抑不揚,簡單說就是,不罰你也不賞你,你就當如今來觀禮了。 崇禎帝也是這麼想的,可是內閣不這麼想,聯合朝臣各種給崇禎帝施壓,為此崇禎帝還曾找個常宇聞訊意見,當時常宇力挺崇禎帝,讓他咬緊不放。 可眼下,竟然還是讓吳三桂位列柱國。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一早崇禎出宮時提醒他事情有變,讓他有點心理準備竟然是這事。 加柱國,然後呢…… 啊,然後就沒有了? 百官等了半響,卻見王承恩再也沒宣讀什麼,捧了冊書金印遞給吳三桂,多是訝然,不會吧,只給了個柱國! 吳三桂謝恩,心中五味雜陳,若是沒有周遇吉,黃得功,唐通三人封爵在前,他位列柱國當然是大喜,可如今……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臺下議論聲大起,文武皆顯得不解。 但臺上崇禎帝聽而不聞,李邦華和史可法對視一眼也沒說什麼話,王承恩繼續宣讀封賞,馬科,高傑,劉澤清,劉良佐依序登臺,然則四人雖也是大佬,卻並無多大的收穫,無一入柱國,亦無封爵,僅加授軍銜了而已,這令幾人很是不快,卻也心知肚明,也有自知之明,尚未建可封賞大功。 一番封賞之後,天已晌午,王承恩至點將臺邊緣:“點到名的至臺前,由皇上親自頒發勳章”。 勳章?百官又迷糊了。 勳章分為兩種,一是大明軍功勳章,一是皇家榮譽勳章。 皆為純金打造,專供這次閱兵大典是為大明最高的榮譽獎章。 授予作戰勇敢,對大明有突出貢獻的武將或悍卒。 而且這次一共才八塊,授勳吳三桂,周遇吉,黃得功,李巖,郝永忠,吳中,屠元,姬際可。 這顯然又是意外之喜,八人連連謝恩,引得其他人豔羨不已,便是吳三桂心中的不爽也去了不少。 眼見已是晌午,諸將也封賞完畢,本以為皇帝要起駕回宮了,誰知點將臺上王晨恩又高呼:“東緝事廠提督常宇聽旨”。 常宇一怔,趕緊至崇禎帝跟前跪拜,而臺下的原本騷動的文武百官也安靜下來,莫不是皇帝要封賞小太監? 誰人都知道,這數月來大明能抗住不倒,皆因為小太監的力挽狂瀾,除了他誰都沒把握說在國庫無銀,手裡無兵,將不聽令的情況下在賊軍和清軍的連番攻擊下,還能守住京城不破。 論功,小太監才應該是最大的功臣。 雖然很多人不服氣,不願意承認,但卻也深知這是個事實。 但是,太監不能當官,皇帝會賞他什麼呢? “常宇督軍有功,皇上御賜府邸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