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午,陰天有風涼爽有加,龍攆至城北大營,數萬將士列隊營前高呼吾皇萬歲,聲入雲霄,如此氣勢也讓崇禎帝熱血翻滾,下車翻身上馬在旗手衛的隨扈下,揮手向將士致意,皇后太子等人也下車步行緊隨其後朝點將臺興趣。 這場面不光崇禎帝興奮難耐,數萬將士也是亢奮不已,一個個扯著嗓子高呼萬歲,眼睛緊盯著崇禎帝方向,想瞧清楚皇帝長什麼樣子,皇后和公主好不好看。 畢竟這種機會,終其一生又能有幾次機會。 崇禎帝很喜歡這種感覺,想想往年就是個宮裡受氣包,不管外邊的將士他指揮不動,還要天天受百官的氣,可眼下,那真可謂是豪情萬丈啊! 這才是帝王的君臨天下之感! 得意之時,忍不住側目瞧向旁邊的小太監,眼前這一切多依仗於他。 點將臺,築于軍營正東檢閱場,長寬各十米高五米的大平臺,專為皇帝閱兵之用,此時周邊已經被錦衣衛設定三道防線,無令靠近者殺無赦! 崇禎帝御馬至點將臺下翻身下馬,四下瞧了一番,待周皇后至身邊兩人攜手登臺,王晨恩在旁邊攙扶著,太子,公主在其他太監宮女的攙扶下緊隨其後。 朱慈烺的興奮勁絲毫不亞於他爹,一路瞅來瞅去恨不能多長雙眼。興奮難耐之際便想找常宇說說話,可是瞅了半天卻找不到人,正想問身邊的玲瓏,突然瞧見常宇就在自己身後坤興公主旁邊,真低聲說著什麼。 “殿下可是生氣了?”以常宇的心思,在安定門外時便發覺朱媺娖的不對勁,這一路也沒找到機會說話,趁登臺之際來獻殷勤攙扶,可坤興公主卻不讓他扶。 朱媺娖眼睛有點紅,咬了咬嘴唇,輕輕搖頭:“你去服侍別人吧”。 “皇后有皇上照顧,太子上躥下跳的像孫猴子也不用不著別人,臣不服侍您服侍誰啊”常宇低聲逗趣。 朱媺娖聽常宇說他是猴子果然噗嗤一笑,不過很快又收起笑容:“你愛服侍誰就服侍誰去,省的本宮被人說自作多情……哼”。 額……常宇一怔,隨即略有所悟,心道這丫頭可能誤會了什麼,只是此時已登上平臺,沒機會解釋了,趕緊快步朝崇禎帝身邊走去。 平臺正中靠前擺了十餘張椅子,崇禎端坐正中,皇后妃子太子公主居於兩側,太監宮女侍於其後。 臺上另有兩張椅子則是留給首輔李邦華和兵部尚書史可法,滿朝文武唯二人可與皇帝同臺,這自是豔羨了許多人,其中次輔吳甡最為不忿,然則皇帝說了,文武各取一,文官則李邦華為首,武則兵部尚書,讓他卻也無可奈何。 平臺五米高,其上清風拂面甚是涼爽又可一覽四下,視野極佳,崇禎帝坐了一會便坐不住了,起身在臺上游走,遠處待檢閱的兵馬正在陸續進入場地,文武百官也正在點將臺兩側尋找自己的位置。 這位置安排的很有意思,明朝以左為上,比如一些官銜左都督,左御史的都是一把手,右為二把手。 文官向來高武官一頭,上朝列隊也文左武右邊,可今兒安排百官的位置就讓一些人看出些端倪。 點將檯面東而築,北為左南為右,按照常規當以文官在北武官在右,可偏偏今兒反其道而行,武職全部聚於北邊,一些文官不解紛紛問次輔吳甡,卻見他黑著臉不說話。 而反觀武職那邊則顯得熱鬧不已,兵部,五軍都督府的官員們正在吳三桂,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等一眾武將寒暄不斷,抬頭見高臺上崇禎帝正往這邊張望,諸人連忙躬身施禮,崇禎帝開心的揮了揮手,嘴巴咧的像個大臉盆,這種感覺實在太爽了。 點將臺正前方有鼓三面,十二聲鼓點響後,萬餘受閱將士列隊校場,高呼大明萬歲,皇上萬歲,崇禎帝難抑激動蹭的又站了起來走到臺子邊緣,朝遠處將士揮手。 兩騎疾馳而來至點將臺前勒馬抱拳,卻是山西總兵周遇吉和黃得功:“臣及萬五將士恭請皇上點閱”。 “開始吧!”崇禎帝哈哈大笑,周遇吉縱馬歸隊,不多時一隊數百騎兵打馬繞場狂奔,百官正疑惑時,卻見這些將士張弓搭箭,瞄向百步之外的箭靶射擊。 嗖嗖嗖,戰馬疾馳而過,箭矢如雨,無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