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太一併未修煉「太陰十三劍」,但也有所耳聞,已經認出李玄都的手段,笑道:「不知師兄所用是『太陰十三劍』中的哪一劍?」
李玄都自然不會開口回答,只是繼續出刀,「冷美人」的刀身愈發明亮,雷電愈發凌厲,與劍氣混雜一處,而他整個人則是劍意勃發,體內一股氣機如大江奔走,蛟龍蟄伏其中。
第六十二章 手段各出
李太一猛地一踩地面,硬生生踩踏出一個半丈大坑,身形向後暴退,差之毫釐地躲過這一刀。
「好一個補天宗的刀法。」李太一輕聲讚嘆一句,手中卻是絲毫不停,「潛龍」直刺李玄都的胸口,「在淵」橫掃咽喉,劍氣森然,招招都是直攻要害。
李玄都心如止水,手中「冷美人」先是劍氣驟然暴漲,繼而劍氣化虛為實,變得有若實質起來。
此為劍芒。
若說劍氣是似虛似實,介於虛實之間,那麼劍芒就是劍氣完全由虛化實,好似水氣凝冰,成為手中劍器的擴充套件延伸,許多劍道高人之所以用一截枯木為劍也堪比手持神兵利器,就是因為已經將劍芒臻至化境之故。
擋下李太一的兩劍之後,李玄都還禮一刀,這一刀去勢極緩,卻有泰山壓頂之勢。
李太一沒有避其鋒芒,同樣遞出一劍,「劍震蒼雷」。
李太一手中「潛龍」與李玄都手中「冷美人」相撞後,在方寸剎那之間連續起伏七下,等於是李太一瞬間遞出七劍,以連續七劍層層抵消李玄都的一刀。
七次相撞聲音連成一道,不似尋常金石聲音,尖銳無比,刺人耳膜。
李太一向後飄退。
李玄都巋然不動,只是臉色略顯凝重。
方才一番交手,李太一的氣機渾厚並不在李玄都之下,甚至還隱隱勝出稍許,就像是拳怕少壯,正如李太一所說,李玄都的身上有太多新舊傷勢,這些隱患在無形中束縛了李玄都的手腳,若不是李玄都所學龐雜,有天人境之前威力更大的「太陰十三劍」,恐怕此時已經徹底落入下風。
李玄都深吸一口氣,開始用出「北斗三十六劍訣」。
李太一雙手持雙劍,毫不畏懼地迎上前去,兩人不拼修為境界,只拼劍術,見招拆招,李太一天賦極高,李玄都則是經驗豐富,轉眼間便鬥到二百招開外,不過李太一終究是經驗稍欠,李玄都賣了個破綻,出其不意地一刀,以刀腹「鞭打」在李太一的小臂上,袖口被凌厲劍氣撕開一道口子,小臂上出現一道深可見骨的傷痕。
李太一的劍勢不可避免地遲緩一頓。
李玄都得勢不饒人,劍氣一漲再漲,好似驚濤拍岸,一浪疊一浪,好似沒有盡頭,將刀之霸道的威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李太一不得不一退再退。
此時,兩人腳下的地面已經是支離破碎。
李太一雖然天賦極高,也曾經歷不少廝殺,但終歸還是比不得李玄都這種經歷了十餘年廝殺的人物,初時可以平分秋色,甚至是佔據上風,但稍有不慎,被李玄都抓住機會,便要落入下風。
凜冽劍氣撲面,李太一的衣衫獵獵作響,不過神情古井無波。
這一刻,他劍心通明。
既然李玄都能博覽諸家,以他的資質,自然也可以做到。
只見李太一左手氣機化龍,右手氣機化虎,此乃東華宗的「龍虎金丹秘文」,兩柄短劍上也隨之出現有龍虎形狀的氣機。
一龍一虎兩道劍氣升騰而起,挾洶洶氣勢撲向李玄都的劍光。
在生死關頭,這一劍堪稱是羚羊掛角,神來之筆。
根本沒有料到李太一會有如此舉動的李玄都猝不及防之下不但被打散了劍勢,而且還被硬生生逼退三步。
李太一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