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制勝論佔據上風。此外,海軍內部也對優先發展航母還是核潛艇存在很大分歧,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潛艇派”佔了上風,在戈爾什科夫的力挺下蘇聯總算邁出了第一步。隨著蘇聯解體、烏克蘭**,在分家時出於“因地制宜的考慮”,“瓦良格”號由今天的烏克蘭共和國獲得,在最初的幾年之內名義上仍在俄海軍戰鬥編成之內,屬於黑海艦隊。若要完成“瓦良格”號剩餘的32%建造工作,至少需要2億美元資金支援。但由於烏克蘭當時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於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廢。據,烏克蘭前任總統克拉夫丘克在第一屆總統時,曾面對黑海造船廠的工人們滿懷信心地:“烏克蘭需要‘瓦良格’號,我們一定能建成它”在場的所有人誰也不願意將傾注了成千上萬人心血的航母從此廢棄。然而,然而,直到克拉夫丘克落選下臺之後,“瓦良格”號航母依舊在舾裝碼頭上任憑風吹日曬,沒有得到撥款。
“瓦良格”號被長時間遺棄在尼古拉耶夫市的岸邊,期間,俄羅斯也曾與烏克蘭方面商談“瓦良格”號航母的贖買問題。但談判結果均以失敗而告終。主要原因是,烏克蘭向俄羅斯提出了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天價。在烏克蘭眼裡,“瓦良格”號航母價格遠遠超過了自身價值,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國防潛力。
1995年12月,烏克蘭總統庫奇馬訪問了北京。1996年1月,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引述隨總統出訪的副總理阿那託利?基納赫的話,中烏正在為烏克蘭未完成的航空母艦“瓦良格”號運往中國造船廠一案進行談判,他表示“瓦良格”號最終有可能在中國進行解體作業。
1997年,駐港中資機構律集團總裁助理、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姚柏良等人前往烏克蘭常駐,洽談購買事宜。1998年4月,澳門律旅遊娛樂公司(香港律集團的子公司)透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實際總共花了一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包括迪斯科舞廳、旅館和博彩裝置等,日後將其停泊於澳門附近海域。當時有人質疑,澳門附近海水淺,停不下這種大船,除非以後還要深挖航道;而且“瓦良格”的船體艙室低矮,不適宜改裝為休閒場所。而澳葡當局則明確表示,拒絕“瓦良格”號未來在澳門停泊。
1999年,在下水11年和停建8年之後,“瓦良格”號航母準備移居中國。烏克蘭與中國方面為其擬定了穿越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地中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的航線。不料,當該艦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準備透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隨後在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透過海峽,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攔阻。“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盪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土耳其方面以“船體過大、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它船隻正常航行”等為理由,拒絕“瓦良格”透過。西方媒體也藉機紛紛大肆炒作“中國航母威脅論”。中國與土耳其從此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在此前後,中國與土耳其之間一直進行外交接觸。中國承諾,將完全負擔“瓦良格”號透過海峽的安全保險以及可能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並且將從中國派遣幾艘大馬力的拖船,協助拖行“瓦良格”號,以保證透過海峽的航行安全。
經過兩年零7個月的漫長周折(從1999年7月算起),行駛1。52萬海里(約2。82萬公里),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航行的終點——中國大連。早晨5時許,她在6艘拖輪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6艘拖船前3後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