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大家都很忙。
不管事小荷村的人還是宋家隊伍裡的人都被安排了工作。
當然成果也是十分喜人的,何依依的莊園“依甸園”已經建設的差不多了。
根據原有計劃,分為生活空間、耕地、手工作坊幾個區域。
生活空間不僅包括各種規格的宿舍和住宅,還包括了禮堂、幼兒園、男女學堂、生活超市、訓練場、醫館、食堂等等便民設施。
所有的便民設施針對“依甸園”中的人都有專有的價格,很實惠。
幼兒園分為大中小班,最小一週歲就可以入園,六歲以上就可以進入男女學堂學習或者入訓練場習武。
這樣,大家只需要支付一筆很便宜的費用,就可以送自家孩子去學習。
這樣不僅可以節省一個看孩子的勞動力,多一個人參加勞動賺錢,還能讓孩子們學些本事。
可謂是一舉兩得。
這些便民設施不僅為村民提供了便利,還創造了很多工作崗位,初步形成了一個簡單的經濟閉環。
雖然每項收費都很便宜,但是何依依結算下來也還是有盈餘的。
用於耕種的荒地旁邊建設了一個大型的漚肥池,每天有專人收集居住區的人畜糞便、草木灰等運送到這裡製作農家肥。
何依依還依靠著她那不太精確的前世記憶修建了水渠,請有經驗的農人去其他村子學習了這個地域適合種植的作物和種植方法。
村裡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種植經驗很豐富,雖然是剛剛開荒肥田的第一年,種植的作物生長得也很繁茂。
老伯們說,今年的收成應該不會太差。
手工作坊區域,何依依建了三個連成片的“廠房”。
每道工序都在單獨的房間裡,明令規定,互相保密。
因為供貨品類和供貨量的增加,現在除了最核心的成分配比,其他的製作工序都交給了手工作坊。
這是何依依最重要的產業,毫不誇張的說,單單一個手工作坊,何依依就可以毫不費力的養活一整個“依甸園”。
因為何先生三年孝期已過,決定參加今年的秋闈,何先生決定辭去村學先生的職位。
聽到這個訊息,何依依第一反應是替他高興。
“這是好事啊何先生,提前預祝何先生金榜題名。”
何先生拱手,“這兩年仰仗夫人照拂,不能繼續教導村裡的孩子,我也很不捨,還要勞煩夫人再為孩子們找位先生,莫要讓他們荒廢了。”
何依依說,“這是自然啊,只是很難再找到先生這樣德才兼備的人了。”
何先生搖了搖頭,“一般有秀才功名的,除非有什麼不得已的難處,確實很少會去村學教學,我的建議,夫人可以考慮找找考過童生功名的,僅幫村裡的孩子開蒙足夠了的,而且,束脩也低些。”
何依依問,“可是這樣,啟蒙之後呢?村裡還是有些孩子比較有天賦的。”
何先生似乎早就想過這個問題,還做了比較詳細的調研。
“開蒙之後,可以根據蒙學先生的建議,送有天賦的孩子去城裡的學堂讀書。”
他拿出一張紙,交給何依依,“谷陽城共有三所學堂,最好的自然是縣學,縣學裡的歐陽先生曾經入過翰林,學識淵博、治學精湛,稱一句大儒也不為過。”
他看著何依依,“歐陽先生與我的老師師出同門,前些日子收到家師來信,要我去拜訪歐陽先生,如果夫人信得過,我可以帶著全哥兒一同前往,如果能得先生看重拜入他老人家門下,於以後的科舉之路有極大助益。”
何依依趕緊拉著宋瀾起身,向何先生深深行了一禮,“我們帶全哥兒謝過先生,無論全哥兒今後如何,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