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的時候糧食比錢更寶貴,可但凡你去個大商町或者出趟遠門,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總不能帶著自家媳婦製作的幾斤米飯糰子出去。
投宿的宿屋不會收他的米飯糰子,人家只要金燦燦的銅錢而不是自家婆娘的吃食,去買商屋裡購買布料做幾身衣裳,若沒錢人家也不會賣給你,米飯糰子可不收,大米也不要,土特產更是不值幾個錢。
就像鎌倉時代的御家人,因為要服京都大番役和鎌倉大番役,可出門在外沒盤纏傍身總不能一路住在荒郊野地裡,嚼著又冷又硬的米飯糰子下河捕魚到京都和鎌倉,要真有武士敢這麼沒臉沒皮的做派,說不定會被沒收領地流放出去。
可御家人們沒有錢只有糧食怎麼辦?被逼的沒辦法只有賣掉糧食換來銅錢,這一兌換多少是要虧一點的,當地的御家人趕上奉公的緊急口上大肆兌換銅錢,讓商號裡的銅錢儲量大大減少,糧價自然要隨之下跌,這樣就遇到越兌越貴的情況,許多御家人被折騰的痛不欲生難以為繼,這些錢通常只夠去京都或鎌倉的盤纏。至於到地方能堅持多久就很難說了。
有些御家人遇到不法奸商說不定要被坑苦。奸商就推說銅錢不足用度無法兌換。逼的御家人必須要以高出市價幾倍甚至更多的價格兌來銅錢,這些可憐的御家人剛到京都、鎌倉就發現自己沒錢了,於是只得就地找商人借款生活,等到回鄉後再用米糧折算欠款。
可這麼做的後果是一些不法商販發現商機,你有錢總得買糧食自己做著吃,可京都與鎌倉分別是一公一武兩個中心地區,聚集眾多不事農業勞動的町民、商戶,糧價也必然會比鄉下貴上幾成甚至數倍。這一來一回生活成本增加,御家人發現錢又不夠用,還得繼續去借款吃飯。
等到回鄉的時候還要借些盤纏回家,等到回到鄉下糧食又變的不值錢,還銅錢要耗費更多的糧食,這一來一回就把許多御家人折騰的破產,後來鎌倉幕府出**的德政令免除御家人的債務,卻弄巧成拙的逼迫血本無歸的商人不敢再借貸,於是進一步逼迫御家人對幕府產生深深的怨恨,同時那些不從王化的惡黨橫行。才是埋下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吉良義時很清楚這個原因,他不但知道鎌倉幕府滅亡於沒有處理好御家人與幕府的關係。粗放式的分封又碰上大番役約束,御家人在地的糧價過度貶損與京都的金錢貶損讓御家人僅有的財富全都消耗在商人這個環節中。
他還清楚烏龜所開創的德川幕府,利用相似的參勤交代約束在地藩士,但過於嚴厲的參勤交代卻同樣面臨鎌倉幕府所遇到的痼疾,那就是藩士們在地沒錢到幕府沒糧,兩頭貶損把他們的財力消耗一空。
德川幕府強制修建河防工事或者抽調普請役更讓各藩的藩政雪上加霜,領地遇到災年沒有資產應對,那就只能找大商人借錢,然後還不上就是利滾利,滾成大雪球,最後不得已藩主只能削除部分下級武士的年俸,最後讓各藩越來越窮頻臨破產,藩士也淪為赤貧掙扎在死亡線上,這樣的幕府不倒那就真的沒天理了。
“旗本領的推行只是其一,隨後餘會進一步推行配套政令,那邊是家祿與職祿相結合的策略,譜代眾雖是子孫相繼卻不見得必然會成為譜代家老,能力欠缺著為能力出色者讓位,譜代眾內雖有家祿多寡之分,但是各家的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家祿?職祿?”望月吉長被搞的腦袋有些發昏,從沒聽過這麼複雜的制度,乍一聽到難免有些接受不來,深吸一口氣躬身問道:“請主上明示,何為家祿?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