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州的旁邊有一個地方,叫樂清,和溫州隔著一條甌江,溫州在江南,樂清在江北,……實際上兩個城都是在甌江入海口的一左一右旁邊了,都靠著海,這江的名字也怪,居然叫甌江,當然溫州人說話就更怪了,
在樂清的西南郊,也就是離江比較近的地方了,準確的說,應該是在g104國道和溫州繞城高速相交叉的地方再往北一些這裡,有個村子,叫“高岙村”,……這個“岙”字麼,讀音“奧”,四聲,南方經常用作地名,但是在北方不常見,我也是聽著,差點兒寫錯成北方人常用的“坳”,
……
在這個高岙村的附近前後,好多的村子的起名,也叫什麼高東村,高西村,高前村,高後村的……總之,顧名思義,這裡的人大多姓高,
在這一幫姓高的人當中,歷史上有出過一個人物,叫高友璣,是明代的一個尚書,他的墓地就在這裡……當然這裡也是高氏家族的墓地了,
風小葉走到這裡的時候,原本只是路過而已的,沒打算在這裡遊玩,王長安給他的小冊子裡面,也沒有記載有叫“高友璣”的這麼個人物,倒是有個叫“高應基”的……只不過風小葉來這裡的時候,隨便一問,聽說以後,心說,這個“高友璣”和“高應基”是不是有什麼關係?……於是就過來看看了,
當然一說到這個高友璣墓,雖然不是有名的旅遊勝地,也是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問當地人都知道,估計是當地人的老祖宗了,……沒有走多少冤枉路,半天功夫就到了,
……
這個墓地麼,在半山腰,依山而建了,山也不是很高,山勢很平緩,……當然家族墓地了,旁邊還有高氏家族宗祠什麼的,……
雖說是墓地,但因為是古墓,是文物了,也和現代的墓地不同了,旁邊還有很多民房,還有住不少家人的,
當然了,沒有走近墓地呢,就在村子裡走,就已經碰上了好多石雕石砌的石牌坊了,……上面有雕刻的各種鏤空浮起的陽刻花紋,石獸的造型,有的牌坊上還有石制的屋頂一樣的頂簷,一椽一瓦都給清晰的做了出來,都相當的精緻,
風小葉光是站在這裡,就看了好半天,……什麼“寶賓”“尚書”“高氏神道之門”等等,其餘還有很多的的小字,什麼“大明嘉靖”“溫州府”什麼的,已經看不過來了,……那個“尚書”上面,還有豎著的“聖旨”兩個字,估計是皇帝下旨派人修建的,
……
等進到了墓地,風小葉才反應過來,……噢,這兒就已經是墓地啦?這和村子裡面其它的房屋建築,看起來也差不多少啊?……
因為整個村子裡面,有意無意的,都給弄成了和這一片宗祠墓地差不多少的建築風格,差不多都是這種長了好多綠苔的石頭屋子,都是差不多一樣的色調,……所以就造成了這種效果,
墓地的主體,是青石砌成的,如同梯田,金字塔一樣的,座東朝西,三面環山,沿著山坡一層層的向上,四周都是青翠的樹木,頗有層次感,一路上都是石砌的臺階,石欄,旁邊還有守墓的石獸石武士,有的儲存完好,有的被人破壞過,……當然也都是生滿了綠苔,
當然了,說是家族墓地,但這是裡面的墓主,也就是那麼幾個人了,估計都是那個高……什麼尚書的父祖子孫幾代人的古墓而已了,現代的人自然是不能埋在這裡的,至於現代人的墓地,自然另有別處,
這時走上一座平臺,這是見到的第一處墳墓了……說是墳墓,也沒有墳頭,就是靠著山壁,砌了一面石牆,正中間嵌了一塊碑,寫的某某某高公之墓……上面寫的都是官名,也沒有名字,也不知道是誰,
石牆後面,就是一片山了……估計墓室就埋在那裡面,應該是在那塊碑的正後方的位置,我見過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