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虧!”陶東來告誡道。
費策賢道:“多謝兩位大人提點。但若要應對這樣的變局,最好的辦法難道不是從貴國大量採購武器,裝備到我國軍隊?”
顏楚傑搖搖頭道:“費大人想得太簡單了,如果只是把武器賣給你們,而沒有向貴國軍隊傳授相應的戰術,那就算大量裝備我國出產的武器,也很難發揮出足夠的威力。再我國目前也沒有多餘的武器能賣給你們,這並不算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費策賢先前想過海漢饒警告是虛張聲勢,目的是要以此來推動軍火貿易,向大明高價出售武器,但此時聽了顏楚傑的回答,又似乎不是這麼回事。至少海漢人對向大明出售武器一事,態度似乎並沒有特別積極。
事實上海漢對於軍火外銷一向管控得極為嚴格,以免日後出現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局面,而大明官方更是重點物件,海漢可不希望大明在軍事領域擁有能跟自己掰一掰手腕的實力。
雖然在兩國建立外交關係之後,海漢放開了向大明出售武器的口子,但實際上交易量並不大,甚至遠遠不如賣到福建一地的武器多。而且按照協議,這些武器不能裝備在長江以南的地區,否則海漢就將會中斷後續的彈藥及零配件供應,以此來避免這些外銷武器對自身產生過大的威脅。
至於這些武器賣到大明之後會不會被仿製,海漢倒也不太擔心,能工巧匠當然有可能將這些武器的形制仿到九成九,但材料處理、加工工藝、組織量產,乃至彈藥製作,這些因素對武器效能的影響可就不是靠仿製能克服了。除非得到海漢的整體技術轉讓,否則再好的仿製品也會與正牌貨之間存在明顯的效能差距。
而費策賢所擔心的情況其實有點多慮了,至少目前海漢還沒有藉此機會擴大對大明軍火貿易規模的打算。
這也未必是海漢不想掙這筆錢,只是軍火外銷一向緊俏,海漢所接的大部分外銷訂單都是提前了一年左右,根本沒有足夠的產能來供應插隊進來的大筆訂單。
費策賢道:“那如果事情真朝著貴國所推測的方向發展,我國還有多少緩衝時間?”
顏楚傑道:“目前還不好,但即便對方已經在開始行動,那至少應該也有三個月以上的緩衝期。如果一年半載以後,清軍仍然沒有訓練出成建制的火槍部隊,那很可能就明這些技術仍然被留在了日本而沒有傳入清國。”
費策賢追問道:“那這種狀況的機率大嗎?”
“樂觀的估計,兩種情況五五開吧!”顏楚傑心中其實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只能隨口糊弄過去了。
“我們希望這件事能夠引起貴國足夠的重視。費大人最好能將這件事寫入奏摺,上報給朝廷。”陶東來覺得已經談得差不多了,便鄭重地提出了要求。
費策賢離開勝利堡的時候,腦子裡對於此事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雖然海漢高官把情況形容得很嚴重,但他們也了這只是基於現有情報的推論,並沒有真正的證據。而這種事情上報到朝廷,費策賢就算用腳趾頭也能想到必定會引發一場爭論,到底需不需要根據海漢饒猜測就讓駐守北疆的部隊緊張起來。
而不定也會有人將責任歸咎到他身上,畢竟這事還沒有任何真憑實據,他就寫摺子上奏朝廷,難免會有捕風捉影之嫌。
後面要是海漢饒預警成真,那倒也還好,多少能有一份功勞。但要是過得一年半載,並沒有出現海漢人所警告的情況,這罪過當然不是由海漢人承擔,而是他這個道聽途,干擾朝廷禦敵大計的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