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學成歸來,必定都會成為優秀將官,增強貴國的軍事實力。”
關於選拔優秀軍人到海漢國深造一事,朝鮮這邊倒是樂見其成,李倧甚至在海漢第一次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就滿口答應下來,只是要求海漢在進行選拔時要參考朝鮮方面提供的人選作為朝鮮統治者,終究還是得要塞一些知根知底的自己人進去才放心。
兵曹判書申景禛對於此事也很支援,雖然他自己是個文官,但在經過了這次的抗清戰爭之後,他也意識到武力是一個國家能否挺直脊樑的根本,必須要給軍隊創造出提升實力的環境才行。大同江基地雖然也可以完成軍事培訓的任務,但畢竟只是在幾個月內倉促建起的一處軍事基地罷了,在培訓方面的專業性遠遠不能與海漢國內的軍事院校相比。
而且申景禛前段時間與聯軍中其他國家的將領作過交流,得知這些將領幾乎無一例外都曾到三亞的軍事院校留學深造,按照他們的說法,大同江基地的訓練條件實屬簡陋,也沒有開設相應的專業課程,在這裡受訓的朝鮮軍人所能學到的只是海漢軍事的皮毛而已。想要學到真本事,那就得去到三亞才行。
雖然留學的費用不菲,但此舉事關朝鮮新軍的未來,申景禛也只能硬著頭皮從有限的軍費預算中再擠一擠摳一摳,讓這個軍官留學計劃能夠實施下去。
當然了,作為朝鮮軍方的大當家,申景禛推動此事也不是全無私心,他的親侄子目前就在大同江基地內接受海漢的軍事訓練,而且已經在內定的留學名單當中,如無意外肯定會是官派到海漢國深造的人選之一。等學成回國之後,申景禛這邊再活動一下,給侄子在新軍中謀一個好職位,今後的仕途也會平順得多。
申景禛對此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畢竟有類似打算和安排的軍方高官遠不止他一人,兵曹衙門的參判、參議、參知,以及五軍營、內三廳、訓練院、扈衛廳、鎮撫營、龍虎營等軍方機構裡的都總管、都監、提調、大將等等,但凡有許可權能往這新軍裡塞人的,幾乎都沒放過這機會,將自己在軍中的親信下屬或是子侄後輩派到了大同江基地這邊受訓。
高階武官都知道新軍是未來數年內軍方的主要發展物件,如果能在新軍中謀個一官半職,今後自然會有極好的發展前途。不過這些高官大多歲數已經不再年輕,也不合海漢定下的青壯軍官範圍,不然可能會有不少人選擇自己親自出馬了。但當下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派親近的人參與這個培訓,以期今後能夠在軍中延續自己的影響力。
當然這些由各種渠道塞進來的人員就未必能向申景禛的侄子一樣早早列入內定的留學名單了,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也只能跟安道石這樣的普通軍官一同競爭有限的留學名額。如果在這裡的表現不佳,那頂多就只能在新軍中當個普通軍官,今後再慢慢憑藉軍功往上爬,沒法獲得如留學同僚那樣高的起點了。
而從兩千人中選拔留學人選的重要參考依據,便是這次的大比武活動了。總共十個專案,最終總分前五的軍官都將被列入留學名單中。
名不見經傳的安道石最終搶下了大比武總分第一的榮譽,海漢專門為此提前製作了一枚紀念勳章,由錢天敦當場頒發並宣佈他自動獲得留學資格。而這個橫空出世的新人也引來了兩位王子的興趣,在頒獎儀式結束之後,安道石與其他幾名在大比武中表現出眾的軍官一同得到了召見。
李溰要求召見這些青壯軍官的意圖也很明白,作為王國的未來統治者,他現在就與這些軍方的未來將星建立起聯絡,對鞏固今後的地位有益無害。而且說不定自己也要去海漢國京城留學,到時候肯定就要與這些軍人在異國他鄉互相照顧了。
“各位都是我朝鮮國的棟樑之材,我代父王先封賞每人良田二十畝,銀百兩,希望各位日後到了海漢國,也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