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尼亞族的勸說和壓力下自覺或不自覺地稱自己為“阿爾巴尼亞人”。馬其頓官方歷來對阿爾巴尼亞族穆斯林比較重視,認為他們講馬其頓語,是馬其頓民族的一部分。早在1970年,馬其頓就成立了“馬其頓穆斯林文化科學活動共同體(局)”,接著又建立了馬其頓穆斯林文化教育組織。該組織的任務是研究和闡明馬其頓穆斯林的起源、語言和風俗習慣。1979年,馬其頓穆斯林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會議,強調“馬其頓被*化了的居民是馬其頓人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同馬其頓基督徒有著共同的起源、語言和風俗習慣”,“而信仰*教並不能成為證明他們具有其他民族意識的理由”〔保〕巴爾幹學研究所編《巴爾幹*——歷史與現實》(Национални проблеми на Балканите:история и съвременост),索非亞:“阿爾格斯”出版社,1992,第169頁。。
南斯拉夫聯邦的阿爾巴尼亞人
據史料記載,還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科索沃地區就出現了阿爾巴尼亞人,他們主要是從內訌和戰亂不休的阿爾尼亞北部遷移來的。18世紀上半期,科索沃地區的基督徒同新帕扎爾(“新市場”)、尼什等地的居民一起,在大主教阿爾塞尼耶四世的帶領下,又一次遷徙到匈牙利南部,以躲避奧斯曼帝國的打擊。由於上述塞爾維亞人逃離留下的空曠地盤被阿爾巴尼亞遊牧部族看好,他們拋棄貧瘠多山的家園,舉家遷徙來到肥沃的科索沃平原,以“填補真空”。。 最好的txt下載網
南斯拉夫聯邦的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7)
17~18世紀,正是*教在阿爾巴尼亞廣泛傳播的時期。許多阿爾巴尼亞天主教徒改信*教,並將*教帶到了科索沃地區。由於*教徒在納稅和職位升遷方面享有一定特權,所以,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的居民紛紛皈依*教。據有的學者統計,16世紀初,在科索沃地區的穆斯林只佔該地區全部人口的2%~3%;到16世紀末,在大城市裡,他們的人數已超過基督徒;而到了奧斯曼帝國統治結束階段的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科索沃地區的穆斯林已佔該地區總人口的72%。安?熱列茲科娃:“波斯尼亞、科索沃和馬其頓穆斯林族的形成”,《保加利亞人種文化狀況問題》(論文集),第15頁。
隨著塞爾維亞人的遷出和阿爾巴尼亞人的大量湧入,到19世紀中期,科索沃地區居民的民族成分、宗教信仰和語言結構都發生了不利於斯拉夫人的變化。這時,普裡什蒂納作為科索沃地區最大的行政和商業中心,已成為巴爾幹地區最主要的穆斯林聚居地之一。與此同時,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中期,還有幾萬阿爾巴尼亞人拖家帶口來到馬其頓西部平原地區和希臘北部的伊庇魯斯地區定居。從這時起,科索沃地區的基督徒同穆斯林就隨著戰爭起落和力量的對比,時常發生摩擦和報復行動。這一歷史程序為今天科索沃地區的民族和宗教之爭,為阿爾巴尼亞同鄰國關係的不和埋下了禍根。
20世紀20~30年代,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族在人數方面佔據多數。據統計,1920年,科索沃地區有43�9萬人,其中阿族有32萬多人,約佔地區人口的73%,相當於當時阿爾巴尼亞人口的40%;二戰前夕阿族人口占科索沃地區66�7萬居民中的45萬人,約為68%,相當於當時阿爾巴尼亞全國人口的45%。〔保〕鮑比?鮑貝夫:“1918年後南斯拉夫國內政策中的穆斯林問題”,《保加利亞人種文化狀況問題》(論文集),第41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索沃地區阿族人口不斷增加。由於該地區經常*,阿族和塞族之間的矛盾加深,因此導致祖祖輩輩生活在科索沃地區的塞族開始向外遷移,或回到塞爾維亞,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