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父親只管登上龍椅,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就行了。”
父子倆心心相印地談了大半夜,為未來的袁氏王朝勾畫了一幅美好的藍圖。
二 從秦漢到前清,哪個辦大事的人不想做宰相
事情果然如袁世凱所料。不久,就是這個日本公使日置益,再一次面見袁世凱。這次他給袁世凱帶來了一份禮物——他和他的政府所擬定的《中日友好條約》。
袁世凱將條約草本翻看了一下,條約共分五號。第一號四條,規定日本享受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其他國家不能再插手山東的事。第二號七條,規定旅順、大連租借期和南滿、安奉兩鐵路交還期均延九十九年。第三號二條,要求漢冶萍公司由中日合辦。第四號一條,要求中國不得將沿海港口、海岸、島嶼租讓給他國。第五號七條,要求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財政、軍事顧問。全部條約共二十一條。
袁世凱看完這二十一條後,臉色大變。他清楚地知道,同意這個二十一條,就意味著同意中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不再是一個主權國家,他自己就變成一個日本卵翼下的兒皇帝。
日置益從袁世凱的臉上已看出他內心的為難,微笑著說:“大總統先生,日中兩國親善友好,這是貴我兩國的共同願望,但友好是要用實際行動來體現的。敝國政府將全力支援大總統先生在貴國恢復帝制,大總統也應該為敝國提供一些方便。倘若大總統不能簽訂這個條約,那隻能說明大總統先生不要日中友好。如果這樣,我們大日本皇軍將奉命用武力來獲取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
日置益的話再露骨不過了。假若不同意這個條約,不但不能取得日本對帝制的支援,而且還會導致日本向中國宣戰。日本的軍事實力,強大得連德國、俄國都不是對手,更何況中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前車之轍,袁世凱記憶猶新,李鴻章正是因此而弄得晚景蕭條。若是一旦再與日本開戰,他苦心經營了二十年的北洋軍隊就將被日本徹底打敗。沒有了這支軍隊,他袁世凱將憑什麼統治中國?他的仇敵國民黨一個早晨就可以將他驅逐出中南海,把他五花大綁推上斷頭臺。不能得罪日本!
袁世凱正想表示接受這個二十一條時,轉而又想,如此自己不就變成出賣主權的賣國賊嗎?千秋萬代讓後人罵自己是秦檜式的人物,也是極不光彩的。他將條約再看了一下,細細地想:一、二號的十一條都是前清簽訂在先,不過是轉換國家和延長期限,罪過不大。第三號中日合辦公司,不能算賣國。只是第四號、第五號中的八條有點太過分了,簡直是將整個江山都交給了日本,這件事不能做。對,跟他們討價還價,有限制地簽訂。
想到這裡,他對日置益說:“這是一件需要磋商的大事,請貴公使先和我國外交部商談吧!”
正當日置益與中國外交部秘密商討此項條約的時候,一家美國報紙獲知這個訊息,率先公之於報端。中國人民得知後無不義憤填膺,紛紛向政府提出嚴厲責問,並很快在全國發起空前規模的抵制日貨運動,連北洋軍內部也對此事表示不滿,馮國璋聯合十九省軍事長官發表通電,請纓為國禦侮。
袁世凱一面公開闢謠,一面絞盡腦汁,設想萬全之策。他最後指示外交部將第五號七條與本項條約脫離,日後再議。第四號一條改為中國政府在“鞏固國防建議案”中宣佈。經過反覆商討,日本政府接受了這個修正案。五月九日這一天,算是中日雙方都認定了這個“友好條約”。
先一天,袁世凱召集了政府高階官員們,把條約討論的過程告訴他們。他在會上聲淚俱下,一副萬般無奈為國委曲求全的模樣,表示決不做亡國之民,要求全體官員都把這次條約的簽訂視為中國的奇恥大辱,本臥薪嚐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為之事業。會後,他又將這次講話寫成兩道密諭發給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