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部分

至頓時語塞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他雖然不懂兵法卻深悉民法。劉至明白,要是事情真如孫為民所說那可真就是大大的不妙了。

孫為民說的其實沒有錯,當他一聽到廉軍撤退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廉軍已經準備好要打持久戰了,也就是說他們決定採取比較穩妥的辦法破城。

孫子兵法中曾說過: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這是在說:但凡是出兵過十萬千里遠爭的戰役所花費的資金是相當巨大的,用這樣的大軍去作戰的時候就要求速戰速勝。否則要是戰局持久僵持下去就會使得士卒疲睏、銳氣挫傷,長期進行這樣的戰爭也會使國家經濟受困,力不能支,到那時即便是再傑出的將領也挽救就不了這樣的局勢。

所以,戰爭長久的進行下去對雙方沒有好處,這便是用兵災之說,也就是戰爭其實是雙方的災難。一個將領要是不瞭解用兵的危害,那就一定不能瞭解用兵的益處。

從這點上來看,廉軍此次千里遠征應該求的就是一個速勝,否則他們將力不能支早晚會被拖跨。而前幾日,廉軍天天攻城都顯露了他們這份力求速勝的意圖。但現在廉軍又突然功虧一簣的退去了,這就說明廉軍應該是放棄了速勝的打算,而想到其他更好的辦法。

於是,孫為民便開始想除了速勝外廉軍還會怎麼做。他馬上想到了蒙古軍西征的戰例,孫為民覺得也只有這樣做廉軍才有可能把場仗打下去。

當年,蒙古軍西征的時候只有二十多萬人,但一路西去刀鋒直指歐洲所過之處無不降伏,就是因為蒙古軍很會攻城,而且他們很好的解決了萬里遠征糧資補給艱難的問題。因為,他們的軍糧從來都是就地搶劫來的。

關於就地搶糧的做法其實並不是蒙古軍發明的,只是他們做的比較徹底罷了。

孫子兵法中言道: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杆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這是在說:擅與用兵的人從不再次出征,也不三次運糧,糧草從來都是在敵國徵用。這是因為,要是遠道運輸就會使百姓貧苦、物價飛長,國力也會漸漸衰竭。所以好的將領必須要學會去從敵國補給糧草,因為吃敵人的一斗糧就可以抵的上自己國家運來的二十鬥。關於一斗比二十斗的說法其實一點也不為過,試想千里迢迢的運送一斗糧到前線的花費確實可以買上二十鬥糧食了。說白了就是要學會從百姓口中搶糧。

所以說,戰爭打的就是金錢,就地搶劫百姓糧食的事情在戰爭年代是很普通的現象,不去搶才奇怪。所以,廉軍要想打持久戰也必然會這樣做,他們撤退就是為趁附近沒有敵軍的時候儘快搶糧,為日後的持久攻城做準備。

但說到持久戰情況下的攻城法,就不得不說說蒙古軍的攻城方法了。其實,當時蒙古軍攻城的時候往往都是歷時數月之久才能破城,而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勇猛無比一戰破城,他們的傷亡其實一直都不是很大。

要知道,當時的西亞可是宗教氛圍很濃重的地方,經常會上演全城戰致最後一人也不投降的悲壯場面,但即便如此也抵擋不住蒙古軍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當時蒙古軍的攻城戰打的相當聰明。

蒙古軍每到一個地方前總是先不急著攻城,而是先將所攻城池附近都清理乾淨,一邊搶劫軍資、軍糧為己所用,一邊把所有的百姓統統的趕進城去。這樣,城中就會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很自然的也會出現饑荒、瘟疫還有民亂等。蒙古軍總是等城中哀鴻遍野、士卒無力再戰的時候才會大舉攻城,所以才會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