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元是勞動力,還有200元給集體經濟組織,負責養護整個基礎設施和景點。農民聽了高興得很。過去要起早貪黑去賣菜,進城又沒有攤位,只能賣給菜販子,賣得好就有錢賺,賣不好還虧本。現在一分地800元什麼都包完了,城裡人還多了個集生態、旅遊、體驗、休閒於一體的好去處,皆大歡喜。
。 想看書來
智者勝出(3)
確實皆大歡喜。不知白剛還有什麼金點子。
白剛說,這三個村成功後,就提出了“五朵金花”的概念,第一朵是花夏農居,第二朵是幸福梅林,第三朵是江家菜地,第四朵是荷塘月色,第五朵是東籬菊園。荷塘月色,我們準備打造成藝術村。辦法也很簡單,把農民的房子略加改造,一幢房子培養一個管家,租給藝術家。藝術家一進來,這個村子的文化含量就不一樣了,做旅遊景點就有吸引力了,也就可持續發展了。
我問,農民有什麼好處?
白剛說,怎麼沒有好處?按照我們的設想,農民應該有四份收入:你流轉我的土地,要給我土地的租金;我在你那裡打工,要給我薪金;我出租房屋給你,你要給我房子的租金;我入股集體經濟組織,要給我股金。何況權屬還在,土地還在,不動產沒變,農民高興得不得了。
我說,豈止是四份收入,還有四種身份:地主、工人、房東、股東,真是立地成佛。只不過我總覺得你們的情況太特殊,未必是人人都學得來的。
白剛說,怎麼學不來?有人說,紅砂村你搞小盆花種植我們學不懂,幸福梅林有梅花我們又沒有,算你運氣。我們承認這兩個地方有一定的特殊性,但盆花、梅花你沒有,菜地你也沒有?種菜你總會吧?大家都說,推進城鄉一體化,一定要找到產業,一定要找到載體,可惜自己沒有。如果你要這樣想就錯了。每個人,每個地方,其實都是有優勢的。你自己不會發揮,不去找,你就會覺得別人可以你不可以。實際上到處都是產業,到處都是載體,甚至到處都是機會,關鍵是你去不去發現,怎麼去發現。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難題也能變成機會。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去想問題。
這話在理。必須承認,錦江確有一定的特殊性。他那“五朵金花”,不要說別的地方沒有,便是在成都,也獨此一家。但,事不同而理同。這個“理”,就是科學發展觀。只要總體思路是對的,所有的地方便都可以那樣做,只不過要因地制宜而已。至於具體如何做,那就要靠智慧了。就說三聖鄉,原來不也“下雨一包糟,天晴一把刀”,差一點落得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嗎?誰想到他們就能變劣勢為優勢,反敗為勝,突出重圍呢?
窮則思變,急中生智,智者勝出。所謂“錦江經驗”,或可作如是解。
仁心致和(1)
文登來情為民系:
農民的收入問題,是最核心的切入點
2005年8月11日,金牛區委接待室。
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金牛區委書記文登來兼有山東人的豪爽和工程師的謹嚴。文登來是萊陽人,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畢業,搞過企業,坐過機關,掌管過一省的資訊產業工作,屬於那種專家型的領導。他調到地方上工作,肯定會有自己的風格。文登來說,他是2003年10月份才到金牛區的。那時雙流、錦江在城鄉一體化方面已經開始有一些東西,他感覺有壓力,也感覺如果繼續去簡單重複地摹仿,意義不是很大。他跟班子成員講,不要去爭一時之短長,要靜下心來認真研究,看能不能找到一個更加符合自己實際的辦法,把事情想得更長遠、更系統一點,這樣做下去可能會好一些。
這是實話。雙流和錦江在城鄉一體化方面做得確實漂亮,金牛要趕超並不容易。那他們又是怎麼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