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轉業或者是累計功勳的時候,也有不少的加成。這年頭遼國的軍隊能夠撈到的軍功其實並不多,匈奴人根本不願意跟遼國打,遼國也沒別的對手,軍隊光是正常戍守,根本別指望撈到什麼軍功,因此,只能是參加各種建設兵團,還有就是到各個自然環境比較惡劣的地方去駐守,那就是直接按照時間計算功勳,所以,許多想要在退役之後混個一官半職的人還是挺樂意去這些地方的。
現在遼國這邊的許多國策並不再對漢室保密,只是漢室那邊研究來研究去,也沒法照用。說白了,遼國之所以能一直保持這樣的活力,那是因為在遼國,各行各業都處在一個健康向上的狀態,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不用擔心未來。收費低廉的公學,讓他們可以輕鬆接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雖說其中大多數孩子都比較平庸,不可能進一步深造,只能轉而進入各種職業教育學院學習。這些職業教育學院學制很短,就是向工業輸送成熟的產業工人,一些人就是普通的螺絲釘,還有一些在這上頭有天分的就可以成為工匠一級的人物,他們也能透過這個途徑,成為技術官僚的一員,所以,大家並不會一門心思想要進入高等學府。
而在漢室,這樣的路子根本就是走不通的,一個士人,無論如何也不會願意跟一個大匠平起平坐,另外就是,漢室這邊的大匠就是經驗堆出來的,他們沒什麼學問,就是從小做學徒,然後跟著上頭的師長學習,還得防備著師長留一手,以至於許多大匠的傳承還是父子相傳,他們就是典型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大半知識都是在實踐之中積累出來的,根本不成體系,所以,他們最多是在少府的體系裡面做個小管事,指望他們成為官僚階層的一員,他們還真沒這個能耐。
另外,漢室即便是封建王朝中少有的將統治深入到了基層的王朝,但是,上升渠道依舊是有限的,因為漢室的財政情況根本養不起那麼多的官員。若是不給相應的俸祿就各種封官,那麼,帶來的後果就是,官僚階層的迅速,畢竟千里當官只為財,如果當官的合法收入不能讓他們過上體面的官員生活,他們就想要想辦法將權力變現。高薪未必能養廉,但是除了少部分的正人君子,否則的話,低薪是沒法養廉的。
而如果不能提供足夠的崗位,漢室就不可能照抄遼國的國策。實際上,如今不知道多少人都在盼著劉昌趕緊接手大漢,好讓大家的日子都富裕起來,到時候也能如同遼國一樣,擴大官員的數量,那樣的話,就真的能雞犬升天了。
劉恆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就只能是苦笑了!不過,他也沒有灰心喪氣的意思,在清理了大批不可靠的貴族之後,他已經將目光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