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二年初,朝廷以楚王楚毅為帥,發兵二十萬,兵出洛陽城,直奔長安而來。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可謂是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始建於西周,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做為長安門戶的函谷關如今正掌握在長安朝廷之手,如果說當初不是袁紹等人拼著承受極大的損失將函谷關給攻破的話,怕是長安朝廷新立的訊息一傳出,回師洛陽的楚毅便已經派出大將統兵兵臨長安城下了。
正是因為函谷關被袁紹手下所佔據,使得長安城有了屏障,所以楚毅才會選擇恢復元氣,而非是貿貿然急著前去攻伐長安城。
畢竟有函谷關在袁紹手中,就算是真的發兵攻打,到時候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方才鞥能夠將函谷關這一雄關給拿下。
函谷關的存在也是袁紹等人面對洛陽朝廷,對抗楚毅的最大依仗。
先前他們攻打虎牢關,可是親身感受到了一座雄關在手,想要攻破一座雄關到底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
若非是有函谷關在手的話,袁紹等人恐怕也沒那麼自信敢硬抗洛陽朝廷的討伐。
就像洛陽朝廷在長安安插有眼線一樣,以袁紹等諸侯的關係網,洛陽城中多的是他們的眼線,所以楚毅出兵的訊息這邊剛在朝堂之上透過,不到半天的時間,長安城中袁紹、公孫瓚等人便已經收到了訊息。
長安朝堂
做為大漢舊都,長安城比起洛陽城來並不差多少,那巍峨的皇宮一樣充斥著無盡的威嚴,傳遞著漢家朝廷的威勢。
做為幼帝的劉協坐在龍椅之上,下方文武百官林立,可謂百官齊備,儼然是一個運轉正常的朝廷。
此時一名官員正出列向著坐在那裡的劉協道:「啟稟陛下,據我們在洛陽安插的眼線傳來的訊息,奸賊楚毅即將發兵二十萬,征伐我朝。」
當初諸侯聯軍攻打虎牢關,劉協就如同一尊傀儡一般身在聯軍當中,雖然年幼,卻也見識過楚毅的厲害之處。
也正是那個時候,楚毅在劉協心中留下了極大的陰影,可以說提到楚毅,劉協心中便隱隱的有些驚懼。
這會兒劉協聞知楚毅發兵二十萬要前來攻打長安城,頓時面色一變,目光投向立於左側首位的大將軍袁紹。
做為朝中執掌兵馬大權的大將軍,袁紹在朝中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眼見小皇帝將求助的目光投向自己,心中志得意滿的袁紹這才緩緩的走了出來,先是衝著劉協一禮,然後一臉正色道:「陛下勿慌,楚賊區區二十萬兵馬竟然也敢前來送死,真是不自量力。」
朝堂之上,不少官員可沒有袁紹那麼輕鬆,畢竟楚毅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就如同劉協一般,一聽楚毅率大軍而來,心中自是慌亂不已。
劉協尚且帶著幾分稚嫩的聲音傳來道:「有大將軍在,朕便安心了。」
袁紹衝著劉協拱了拱手道:「多謝陛下信任,此番臣要他楚毅來得,回不得!」
被天子新任命的九卿之一的鐘繇站在文臣行列當中,淡淡的看了袁紹一眼。
劉協乃是幼帝,加之兵馬大權盡在袁紹之手,所以說這長安城朝廷看似劉協為主,其實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真正掌握了大權的其實乃是貴為大將軍的袁紹。
如盧植、鍾繇一部分朝中大臣雖然清楚如今需要袁紹來對抗楚毅,可是對於袁紹的一些舉動卻是相當的看不過眼。
正所謂大權在握,人總是會變的,袁紹登臨高位,有所變化自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行事之間,囂張跋扈一些,自然會讓一些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