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挺幸福美滿的人家,卻還真有些天妒的意思在裡頭。原本真的好好的,到了明義六七歲的樣子,明太太就得了急病死了。一家子,一下子就沒了章程。
靠著鄰里幫襯的,好容易過了一年,明秀才也覺得家裡不像樣,於是就續了個娘子。這也真的沒什麼,之前就說了。窮人談不上守孝的,更何況還是禮法相對寬容的男子。沒有哪個丈夫能為老婆守上一輩子的。
不過,老話說得也一丁點錯沒有。有了後孃自然也就有了後爹,更何況後孃是有自己孩子的。
明秀才本身又沒什麼錢。年紀也不輕了,自然也不可能續個黃花大閨女,找的就是鄰村的寡婦。之前也打聽了,那家就一個閨女,家裡也沒什麼糟心的親戚。想著只是女兒,就存在爭產的事,到時賠上幾抬嫁妝就打發了。所以當初選人時,明秀才也真是為了兒子們考慮的。
但新娘子抬進來了。日子過順了,慢慢的,明秀才和兒子們的關係也就起了變化。
之前父子相依為命,突然多出一個母親,一個繼姐,對明家兄弟來說,多少也會有點衝擊。而古代的父子關係本就有些變態,什麼抱孫不抱子,明秀才本就只有兩兒子,至少就嚴厲。之前有明太太從中調合,他們之中也沒外人,兩兄弟自然也就不會多想。但娶了繼母。父子關係也就自然而然的起了變化。
之前同樣的話,再聽到明家兄弟的耳朵裡,也就不是那意思了。而繼母其實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就算沒兒子,她也是有女兒的,繼子都大了,自然不可能跟她親近,她將來總不能在這兄弟手下討生活吧。
她很明白,她能依靠的不過是明秀才和女兒罷了。所以她要做的就是。讓明秀才不能只向著兒子,不向著她們母女。繼母自然要攏著明秀才。樂於他與兒子離心,自己和女兒在明家方好度日。將來才好替女兒找人家,好好發嫁。
於是,此消彼長之下,明家父子就跟仇敵一般了。家裡就三天一吵,五日一鬧。兒子什麼讀書不用功,就知道貪玩,還有什麼不知道孝順,連親孃的東西都弄壞了,還汙衊是繼姐所為,都成了吵架的理由。吵到後來,明秀才打兒子,也就再所難免。
明秀才是方正的人,他打孩子也真是為了兒子好。他就兩兒子,萬不肯讓他們學壞了。於是拘得更嚴些。一丁點錯,也是要糾正的。
其實兩兒子,從小就這麼管過來的,他自然不覺得自己錯了。但之前兒子不反抗,受教,他也就算了。現在越來越桀驁不遜,這讓明秀才怎麼受得了,自然越發的不喜了。
一家人,過到後來,就跟仇敵一般了。兩兄弟就跟外人一般,進出都沒人搭理,在家也不過給口飯吃罷了。其實這樣,明家兄弟也沒想過離開家的。
只不過繼姐終於出嫁了,明義發現繼姐的嫁妝裡,竟然有生母嫁妝裡的東西,於是就在亮妝那天,當著親戚朋友們的面再次鬧騰起來。
明秀才那天也真被氣暈了,於是直接就拿著棍子,把他們打出來,還在院裡吼著,從此與他們恩斷義絕。他們再不是明家的子孫。
明義兄弟其實也沒地可去,生母的孃家也在附近的村子,日子過得也緊巴巴的,不過他們投了過去,說了原由,舅舅也過來幫著撐了回腰,把之前老孃的嫁妝都拿了回來。當然,明家兄弟跟明秀才也就徹底沒關係了。
明秀才氣得真的去衙門告他們不孝,要脫離父子關係。衙門就沒見這麼糊塗的秀才,人家也難得好心一回,只是幫明家兄弟脫了籍,但沒給他們壓下不孝之罪名。因為把罪名落下了,明家兄弟除了再無翻身之日外,還得流配千里。
明家兄弟也是真的傷了心,把母親的嫁妝就給了舅舅,自己就出來了,他們被告不孝,雖說沒有把罪名落下,但畢竟在衙門裡也是留下了案底的,他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