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產量太小了,等秋後再多釀一些。”吳關回答。 高力士皺眉道:“聖人的酒快喝完了,聽說這‘真英雄’美酒有延年益壽之用,聖人每天都要喝一杯,難道要聖人向你張口討要?” 吳關笑道:“我家中還存有幾壇,等回去後全部送來。” “許多王公貴族也在尋找此酒,我看你還是多釀一些為好,聖人讓我撥一千石糧食給你。” “當下青黃不接,還是留給宮中用吧,我還有一些存糧,釀幾十壇酒是沒問題的。我種了一千畝地,秋後可獲豐收,等收穫糧食後就可以大規模釀造了。” “嗯,如此也好,今年糧食確實有些困難,連宮內都在縮減用度,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就要奔洛陽去了!”高力士邊走邊絮叨,他年事漸高,不願在兩地奔波了。 李隆基坐在矮床上喝茶,楊國忠、李林甫還有幾個朝臣都在矮凳上坐著,顯然是正在討論事情。 吳關叉手行禮:“臣吳關見過聖人!” 李隆基點點頭,面色甚是和悅:“吳卿所來何事?”一面揮手讓小太監搬過一個矮凳。 吳關落座後這才拱手說道:“臣有些生意與西域有關,聽聞西域往來商人說,吐蕃兵卒經常到玉門關及河西走廊一帶進行騷擾,甚至有時阻斷交通,常此以往恐有損我大唐顏面...” 李隆基捻鬚道:“陳卿,是否聞得此事?” 李隆基口中所說的陳卿即是時任兵部尚書的陳希烈。 陳希烈起身道:“臣確實得知此事,那吐蕃兵卒都是小隊出動,估計是軍紀不嚴,搶掠後即遁去,他們所駐地在雪山高原之上,甚難追蹤,我安西軍和玉門軍已加強巡邏,不會造成大礙。” 楊國忠嚷道:“那吐蕃蠻夷之地,竟敢擾我大唐軍民,何不派兵掃平了它?” 陳希烈拱手說道:“楊相公有所不知,吐蕃在松贊干布收伏青藏高原各部落後日益強盛,經過數代人的治理,如今已經擁兵過十萬人,且其地處高原之上,寒冷異常,常人上去呼吸困難,連馬匹都無力奔跑,我大唐官兵都是在平原待得習慣了,根本無法在高原作戰,因此還需謹慎行事。” 李隆基問道:“現在吐蕃國王是何人?” 陳希烈答道:“現任吐蕃國王是赤德祖贊,稱為贊普,贊普是吐蕃國王的專稱。” 李隆基沉吟道:“高仙芝所率三萬精兵還平不了吐蕃?” 陳希烈回道:“高將軍所率精兵都駐紮在龜茲一帶,不但要穩定周圍各部落小國,更加要防備西部黑衣大食,所以輕易不能分兵去攻打吐蕃,否則必被大食所乘!望聖人明察。” 李隆基心中不快,這些年大唐國力日益強盛,四海臣服,使得他心高氣傲,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好大喜功,因此聽說有蠻夷小國敢犯上作亂,頓時氣惱無比,不由眉頭皺了起來。 便他也知道大食確實是一個勁敵,不得不防,於是問道:“哪路精兵可攻吐蕃?” 陳希烈道:“只有高仙芝駐軍距離吐蕃最近,其它官兵都是遠隔萬里,不方便調動,況且要平吐蕃所需兵力甚多,如此多的官兵遠途跋涉,勝算不多,如今那吐蕃為害不巨,不如等待以後有了機會再圖之...” 李隆基拍案怒道:“等!等!等到什麼時候?朕都要老了!” 眾人見李隆基發怒,都是不敢再出聲,心裡各自想著心事。 吳關拱手道:“不須高仙芝將軍勞動,臣一人帶兵,只需半年,就可平掉吐蕃!” 李隆基大喜:“還是吳卿英勇!不過從未聽說過吳卿帶過兵,不知吳卿有何妙策?” “那就是游擊戰!” “何為游擊戰?”李隆基問道。 “以少量兵力,誘敵深入,然後集中力量消滅之...敵人多我便走,敵人少我便殲之,如此積小勝為大勝,最終令吐蕃投降!” “吳卿需要多少兵力?” “一千人即可!” 噗地一聲,一口熱茶從李隆基嘴裡噴出了出來:“這麼少的兵力夠嗎?” “足矣!”吳關信心十足地回答。 這時李林甫站了起來,拱手說道:“臣認為不甚妥當,吳校尉雖然有此決心,勇氣可嘉,但是吐蕃十分強大,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掃平的,況且吳校尉尚未領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