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都是這樣的,兩個極端,不是舔皇帝拍馬屁就是罵皇帝進諫言。
兩邊又互相瞧不起對方,前者認為後者裝清高,後者認為前者不要碧蓮,朝堂上也會互噴,老皇帝看在眼裡累在心裡。
近些年,那些諫官在朝堂異常活躍,永安帝一丁點小錯都得被放大無數倍,主要原因是永安帝太過仁善了,基本上沒有下令砍過誰的頭,生怕落得個暴君的名稱。
這才讓那群諫官一個個的趾高氣昂的。
換做是褚武帝時期,有一個算一個,老子全給你砍了。
褚武帝時期刑罰是最嚴苛的,而且為人尚武,偏袒武官有些嚴重,面對諫言先不說聽不聽,弄得褚武帝不舒服了上來就砍你的頭。
這也導致後面褚武帝的評價不太好,有功有過。
要說功,最大的是把周圍兩大國給鎮住了。
大褚三面環敵,右面靠海,但好在南方山多路雜,所以正面對敵也就是西、北兩面的大宋、大魏兩個國家。
至於南面,就是些南蠻,各個小部落,目前來看還沒有出現一統南蠻的國家。
南蠻自然也是有國家的,青丘國,九尾狐族為主導,統領多位大妖。
褚武帝之前,三個國家每天都是兵戈相見,戰亂不休,直到褚武帝時期,自身不僅是知意境強者,手下的將領也有兩名知意境,征戰沙場都是御駕親征。
三名知意境武夫幾乎能平推那些小國家。
但大宋、大魏可不是什麼彈丸小國,大宋國教是佛門,讚揚佛法,國師更是佛門禪師的皈依境,與知意境同境。
而且大宋人口多,佛門信徒多,匯聚起來的信仰之力即便是三名知意境武夫聯手外加一名亞聖,都不敢說穩贏,所以在大宋境內,大宋國師幾乎無敵。
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的大宋遲遲打不下來,現在和平相處起來。
總的來說,褚武帝之後確實安定了不少,三方的貿易往來也越來越頻繁,逐漸演化出不少商道。
以及傳教,文化交流各方面。
大宋的佛教傳教到大褚,大褚的儒道傳到大宋,至於北方的大魏?
一個草原上的蠻夷國家,有個屁的文化。
大魏是被大宋和大褚一起瞧不起的國家。
主要是因為草原人太過尚武,那是一點文化沒有,你跟他說床前明月光,他會跟你回答雙匯王中王。
雖然如此,大魏的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有一名知意境武者,而且騎兵多,基礎力量較為恐怖,論底層士兵,大褚不如大魏,但大褚人口多,又彌補上這一點。
所以三足鼎立,褚武帝的功勞就在這上面。
祁命今天是把老皇帝給誇爽了,特別是那一句“提攜輕鴻為君死”。
本來永安帝就很看好祁命,又是儒武雙修又是日字七品,詩寫的還好,沒想到還如此忠君。
這說明什麼?
說明朕在民間的口碑還是很好的嘛。
一個未曾謀面未考取功名的讀書人,卻對朕如此忠心,感動。
永安帝那種中年有皺紋的臉樂開了花,咋看祁命咋順眼,甚至說那幾個皇子就該向祁命學習這種話。
沈知民默默站在一旁,一句話也不說,就默默看著祁命和永安帝的商業互吹。
“朕很看好你啊,來吧,把全文跟朕講上一講。”
永安帝揮手,侍立在一旁已久的太監走上來研墨,隨後默默退到一旁。
“微臣剛才細想之後,腦海裡已有思路,黑雲壓城城欲摧!”
好,起手氣勢宏大,畫面感極強,戰前的壓抑氛圍直接躍然紙上。
永安帝眼前一亮,筆走龍蛇,墨染宣紙之上,大手一揮,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