炅在王恭廠轉了一圈之後什麼都沒說,直接掉頭走了!
他這是冷靜下來要放棄了嗎?當然不是,擴建工廠,提高產能並不是幾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必須有詳細的規劃,朱慈炅回宮以後立馬把自己關在御書房裡,開始規劃新的軍工體系。
首先是擴建工廠的問題,這個問題並不簡單,擴建工廠需要很大一塊地,但王恭廠四周已經沒有多餘的空地了。
如果把新廠建到其他地方,就存在一個物資週轉的問題,明朝那會兒可沒有汽車,更沒有火車,就算把新廠建到最近的天津衛,沒個一兩天東西也週轉不過來,這樣的話反而會降低效率。
把新廠建到城外也不合適,誰知道皇太極會不會發神經再搞一次大突襲,如果他真發神經,那城外的軍工廠簡直就是送給他的超級大禮包!
怎麼辦呢?古代人或許會頭痛,但朱慈炅不會,這個問題對現代人來說簡直就不是問題,只要有錢就能解決。沒地了就徵地拆遷唄,就算照價補償,那些平民也沒什麼好說的,誰叫他是皇上呢;如果多給一倍的錢,那些平民能笑得嘴巴都合不攏。
朱慈炅現在可不是一般的有錢,所以他決定給雙倍;而且要徵就徵大點,考慮到馬上就要造炮了,擴大一倍地方都不一定夠,他決定直接擴大到原來的四倍!這樣整個王恭廠把內城的西南角全佔了,連西邊和南邊的圍牆都不用建了,因為西邊和南邊直接就是城牆了!
朱慈炅直接在京城的地圖上以王恭廠為中心畫了個四方的框框,接下來的事情他就不用管了,有錦衣衛清場,還有雙倍的賠償,他就不信誰敢不搬。至於工廠內部的規劃,那也要召集徐光啟和畢懋康等人一起討論,擴建的問題暫時就只能這樣了,接下來就是提高產量的問題了。
朱慈炅前世可是兵工廠工藝工程師,提高武器產量這種事情對他來說簡直不要太簡單,他去王恭廠轉一圈之後就胸有成竹了。
要提高生產效率首先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一萬個人一個月生產一萬把新型燧發槍,這看似是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其實不然。
人是會累的,你不能指望每工人都跟機器一樣不停的工作,人的精力和體力都是有限的,當一個人精力和體力都很充沛的時候,做起事來就事半功倍,當一個人精力和體力都消耗光的差不多了,做起事來就會事倍功半,所以,合理的安排工作時間是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的;
生產零件還有個熟練度的問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熟練的操作所有的機床,生產所有的零件,總有個開的順手的機床,或者是做的順手的零件,如果把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那麼他生產零件自然是奇快無比,如果把不合適的人安排在不合適的崗位上,他可能一天都做不出一個零件來;
還有人與人也是有區別的,每個人的工作積極性都不一樣,有的人能自發自覺的去找事做,有的人你不叫他幹活,他就在那裡給你磨洋工,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讓積極性高的工人帶著積極性低的工人去幹活,這樣這兩個人都能做出成績,如果你讓積極性低的帶著積極性高的去幹活,那這兩個人都廢了。
當然,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一個工廠的管理是很複雜的,如果要全說清楚,那又能出一本書了。
朱慈炅在王恭廠轉了一圈之後發現宋應星的工作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工部營繕清吏司的官員也很負責,但下面的工人的積極性卻沒有完全調動起來。
這個問題主要還是明朝的官制造成的,工部營繕清吏司就那麼多官員,其他普通工人是不可能有官職的,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官員管著幾百人甚至是上千人的情況!這就有點不合理了,一個人能有多少精力,不說盯著上千人幹活了,那壓根就是不可能的,你光把上千人每天的工作安排好都是不大可能的,這就造成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