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嗎?“
這都聽不明白那就是白痴了,畢懋康連忙點頭道:”微臣明白了,多謝皇上教誨。“
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
親身體驗了水泥的效能之後,畢懋康對這種神奇的建築材料自然是心動不已,古代修路和蓋房最費時間的其實就是石材的開採和加工,在沒有任何機械加工裝置的情況下要將不規則的岩石加工成板條狀,那難度可想而知,如果能用水泥來修路和蓋房,那豈不是再也不用加工石材了,那得節省多少時間啊!
他回去以後,立馬令機械廠全力生產水泥加工裝置,同時他還找秦拱明和李明甫商議了一下,請他們儘快將水泥廠的主題建築建造出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個月時間水泥廠就正式投產了,新城區的建設速度因此加快了一倍還不止。
這個喜訊本來是應該歡呼慶賀的,但朱慈炅此時卻是眉頭深鎖,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丁丑科殿試馬上就要開始了,而他還沒有想好殿試的考題呢。
殿試的考題由皇上親自出,這是歷朝歷代一直沿襲的規矩,皆因殿試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皇上選出心目中理想的人才,什麼樣的人才才符合皇上的心思呢?這個自然不能一個個慢慢去問,去了解,那樣子的話殿試恐怕一個月都搞不完,只能由皇上親自出一道策問題,答的越符合皇上的心意,自然就排名越高。
話說出一道策問題有這麼難嗎?隨便問幾句不就得了!
如果能隨便問那就好了,問題明代的科舉只能考經義,也就是對四書五經的理解,皇上出題也必須從四書五經摘錄,不能隨便亂問。
對於五經,作為理科生的朱慈炅實在是興趣缺缺,朝鮮科舉的時候他之所以能想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個題目,那也是因為孔子說的這句話太簡單了,總共就四個字,所以他記住了,至於其他的,他能記住的還真不多。
到底出個什麼題目呢,朝鮮、東瀛、琉球都遵從《大明藩屬國令制》了,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就沒意思了,現在大明和三個藩屬國的核心就是經濟建設,四書五經裡有關於經濟建設的句子嗎?
他拿著四書五經翻了幾天,還真翻到一句,不過怎麼看著都有點太簡單了呢,原文是這樣的: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這話看著有點像教人怎麼賺錢的,其實本來的意思是想說一個國家怎麼保持充足的財富,俗是俗了點,但好歹與經濟搭上邊了,朱慈炅也懶得再去想了,他決定,就這句了,朕就是想考你們對經濟建設有什麼見解,答的好就一甲進士及第,理解了的就二甲賜進士出身,不能理解的甚至理解為朕是讓你說個人怎麼賺錢的,那就三甲同進士出身!
殿試那天,朱慈炅像上幾次一樣,如彌勒佛般的坐在那裡,對上前參拜領取試卷的考生和顏悅色,彷彿對他們很滿意的樣子,然而他的心裡卻在糾結一個問題,那就是點狀元的問題。
這個點狀元自然只能點大明的舉人,藩屬國漫說是沒有他認識的人,就算是有他也不會點,開玩笑呢,大明舉辦的科舉讓藩屬國的人奪了狀元,那豈不是丟人丟到姥姥家去了,再說藩屬國因為文化習俗的問題,的確沒有大明本土的考生水平高,要不是按地域錄取,估計他們一個進士都考不上,當狀元,他們暫時還沒這本事。
朱慈炅之所以糾結倒不是這一科考生沒有他認識的或者是聽說過的人,而是因為這屆考生中他聽說過的人太多了,這界考生中青史留名的竟然有三個,更湊巧的是,他們的名頭都一樣,都是’明末清初五大家‘之一,而且都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這三個人,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他們就是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
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