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秦始皇聽完之後,頓時感到十分悔恨、無奈感嘆、最終將侯生釋放——】
【這些情節,如同俗套的民間故事一般。】
【對於這樣浮誇張揚的編造故事,司馬遷並沒有採用這一段的情節,而是僅採用了前面兩個作為引子的部分。】
作者有話說:
貼一個《說苑·反質》侯生vs秦始皇
侯生至,仰臺而言曰:“臣聞知死必勇,陛下肯聽臣一言乎?”始皇曰:“若欲何言?言之!”
侯生曰:“臣聞禹立誹謗之木,欲以知過也。今陛下奢侈失本,淫泆趨末,宮室臺閣,連屬增累,珠玉重寶,積襲成山,錦繡文采,滿府有餘,婦女倡優,數鉅萬人,鐘鼓之樂,流漫無窮,酒食珍味,盤錯於前,衣服輕暖,輿馬文飾,所以自奉,麗靡爛熳,不可勝極。黔首匱竭,民力單盡,尚不自知,又急誹謗,嚴威克下,下喑上聾,臣等故去。臣等不惜臣之身,惜陛下國之亡耳。聞古之明王,食足以飽,衣足以暖,宮室足以處,輿馬足以行,故上不見棄於天,下不見棄於黔首。堯茅茨不剪,采椽不斲,土階三等,而樂終身者,俗以其文采之少,而質素之多也。丹朱傲虐好慢淫,不修理化,遂以不升。今陛下之淫,萬丹朱而十昆吾桀紂,臣恐陛下之十亡也,而曾不一存。”
始皇默然久之,曰:“汝何不早言?”
侯生曰:“陛下之意,方乘青雲飄搖於文章之觀,自賢自健,上侮五帝,下凌三王,棄素樸,就末技,陛下亡徵見久矣。臣等恐言之無益也,而自取死,故逃而不敢言。今臣必死,故為陛下陳之,雖不能使陛下不亡,欲使陛下自知也。”
始皇曰:“吾可以變乎?”
侯生曰:“形已成矣,陛下坐而待亡耳!若陛下欲更之,能若堯與禹乎?不然無冀也。陛下之佐又非也,臣恐變之不能存也。”
始皇喟然而嘆,遂釋不誅。
後三年始皇崩;二世即位,三年而秦亡。
——
本章參考:《史記》《資治通鑑》《說苑》等
李開元焚書坑儒的真偽虛實——半樁偽造的歷史[j]史學集刊,2010(6):1-12
秦始皇焚書坑儒5
公元前233年, 秦王政十四年。
嬴政坐在露天的亭子裡,身邊的案几上擺著無數卷的竹簡,面前則是韓非與李斯二人。
有一批博學之士還在不斷地記錄、描摹著來自碧空的言語與畫面, 既而送到嬴政的面前。
那些人埋著頭,分工協作。
只是竹簡用以記錄, 似乎還是繁瑣了一些。記錄沒有多少資訊,便已經堆滿了案几。
昔日的文字刻在甲骨與鐘鼎之上。竹簡與之相比, 自然是方便許多。然而——
嬴政覺得,這還不夠。
他已經知道“紙”的概念, 它的重量極輕、厚度極薄, 可以承載的資訊非常之多。
據說“紙”是由“植物纖維原料”製作而成。
但何謂“植物纖維原料”?
嬴政看了眼案几上,堆積如山的竹簡。
頓時, 很是羨慕後世的發明與技術。
那些博學之士還在奮筆疾書, 要將天幕的內容完完整整、分毫不差地記錄下來。
他們雖然分工協作, 但同樣的內容需要由不同的人多記錄好幾遍,以防出了差錯。
嬴政則與李斯、韓非一起。
他們觀看著天幕上述說《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各自都瞭解到許多額外的資訊。
嬴政在這一年, 還是秦王。
他還沒有成為秦始皇, 而後面的“焚書坑儒”之事, 自己也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