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高稈與矮稈、喜陽與喜陰、深根與淺根的區別,這樣進行合理搭配,方能互不相妨。】
又見天幕之上,出現一片桑田。
在動畫的右側處,長條的方框裡寫了“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這幾個字。
在碧空的畫面影像之中——
幾名農人正在桑田裡辛勤地勞作,他們將蕪菁、綠豆、小豆等作物,播種在桑田行間。
緊接著,畫面一轉。
動畫裡又出現一片廣闊的麻田,這些農人又開始在田裡的麻子之間,播種了蕪菁。
隨後,農人們在種植了蔥的農田之間,播種胡荽;在種植了大豆的農田之間,播種穀子。
這些作物的名稱,都被方框文字,清晰地表露出來。
所以,春秋時期的大家不僅學會了這種“間種”的方式,也學會了哪些作物可以進行“間種”。
蕪菁、綠豆、小豆在桑田裡“間種”,蕪菁在麻田裡“間種”,還有蔥田、豆田等等。
不過,天幕所展示的也僅僅是例子。
更多的作物搭配,還需要他們自己進行各種試驗與探索。
戰國時期,很多魏國人看見天幕的“北魏”。
紛紛陷入了沉思。
魏王假:這北魏是啥?反正不是我們魏國。
賈思勰?誰啊?
魏王豹:你要說是西魏,我就開心了。:)
——項羽大封諸侯後,改封為西魏王的某位。
【除了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之外,南宋陳旉的《農書》也記載,桑園之間,可以“間種”苧麻。明清時期,更有糧菜間種、麥豆間種、稻豆套種、稻肥套種、麥棉套種、桑豆套種、桑菜套種等等。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出色的創造。】
春秋時期,齊僖公、晉武公、衛桓公、宋莊公、魯惠公等人,眼睛亮得發光。
各種作物進行“間種”“套種”。
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因為天幕說這種方法需要考慮到不同作物的特性,所以他們珍而重之地將“糧菜間種”“麥豆間種”等例子記錄下來。
當然,其中也不乏有一些,他們完全沒聽說過的作物,比如“麥棉套種”裡面的“棉”。
【除了輪作倒茬、間作套種之外。還有一種方式,叫做“多熟種植”。】
只見天幕的動畫,閃回了戰國秦漢時期。
中原地帶。
農田間,農人們收穫了冬麥,種上了禾豆。
嶺南地區。
農田間,農人們正在種植一種雙季稻。
天幕上的時光過得飛快,彷彿被按下了快進鍵,來到了一個名為“宋代”的朝代。
江南地區。
農人們收穫了早熟晚稻,種上了小麥、豆類、油菜。
又歷經無數個春去秋來。
明清時期,南方的農人更加普遍地,在他們的田地之間,種植起了雙季稻。
這樣的現象,開始向長江流域擴充套件:
在明清時期的地圖上,象徵著“雙季稻”的圖示,開始不斷地複製增加。
有些地方,甚至還出現了“二稻一麥”的標誌。
這是一種“一年三熟制”。
而在長江下游的地方,“稻麥兩熟制”的圖示,則是特別多、越來越多,它獲得了普及。
畫面再一轉,來到清朝康熙年間。
康熙皇帝正在派人,進行一種試驗。這是一種雙季稻的試驗,在江南舉行。
試驗的東西,是培育出來的早熟“御稻”。
道光年間。
林則徐正在江南地區,推廣雙季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