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損益得失是互相關聯的,損中有益,益中有損,得中有失,失中有得。祖先這樣傳下來,我也這樣傳下去。強梁並不永恆,我將當作格言牢記。
(註釋):
道:對於道,作者多方面探索,這一章指生命起源,起源生命的。 生:與今義不同。 一:用文字表達的雄性生殖器。 萬物:指生命,主要指人。 負陰而抱陰:在今天叫作*。 氣:古哲學術語,古哲學認為,無形的氣起源了有形的世界。 和:道德經用語,書中多處用和字,常字表述沒有變化的理想的世界,理想的人間關係等等。 不穀:不吃飯,就是死屍。 人:人的古義在今天叫作神。例如,天皇,地皇,人皇。這一章可以解作祖先。 強梁:在今天指強盜,惡霸。古義不是這樣。 教父:就是教(格言),父是語氣詞。
解讀
道生一是這一章的關鍵詞:道透過一傳遞,表達了原始的生殖崇拜。一崇拜一定發生在母系制向父系制過渡時期,流傳在衛河和黃河地區,時間不晚於公元前4千年。道生一表達了和證實了母系制時代的婚姻關係:生育的受精奧秘一旦發現,將引起祖先熱烈的關注和嚴肅的思考。一崇拜這樣產生出來,一崇拜的婚姻關係這樣產生出來(祥見另文)。
一崇拜的時代是這樣的早,而道生一道宣講卻延續到2千年以後的周春秋時代。古人忘記了祖先的婚姻關係。例如,這一篇是從道生萬物,不可自大角度宣講。
這是一篇論文,以“生”為論題。從生到死,損益變化,王公也不敢自大。結論是“強梁者不得其死”。
“有生於無”將道分做無和有兩個階段。“道衝”在無的階段,“道生”就在有的階段。道生,是說有的開始。
這一章又分做兩個部分,“人之所惡”以下是下一部分。上一部分說到了人的開始,下一部分講人的特徵。以王公自稱孤、寡為例,作者宣講弱的道理,寧弱不強。
在秦,漢之際,帝王以孤王自稱,春秋時,這一章的時代以寡人自稱。更早的商代沒有職稱,直呼名字,自稱吾和我。如果不是解讀這一章,就不會注意這些瑣事。宣講人注意到了自稱後面隱藏的弱意識。“強梁者不得其死”,這句話如果不是解讀,很可能誤解為“向統治階級的詛咒”。
51 道生之
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遵道而貴德,德之貴,夫莫之命而長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復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解讀
這一章重點在宣講德,讀到這一章,我們對德仍然知之甚少。
道德經解讀(簡本)爭鳴篇
道德經解讀(簡本)爭鳴篇
52寵辱若驚 53介然有知 54不尚賢 55善為道者 56五色
57絕聖棄智 58大道廢 59天地不仁 60上德不德 61為學
商代以後歷時千年有餘進入戰國時代。從聖人崇拜到道派,道思想達到了光輝的高峰。道思想建立在生育崇拜基礎上,繼承巫宣講的思想系統,投入到戰國時代的爭鳴。書中討論了哲學命題,站在哲學的高度考察社會,討論社會的根本關係。道與儒,墨的“爭鳴”,在上層與基礎的關係上,道提出了“上無為而下有為”,認為基礎是第一位的。在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上,從社會的實際出發。在工,農,商的關係上,認為農居於基礎地位。在人與物的關係上,認為人第一重要。道派的思想精華至西漢時被吸收為政權思想,叫做無為而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