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大家繼續討論,確定誰去前線,誰來留守。
雖然大家都表態,願意去前線,總不能都去;否則,前面即使打了勝仗,後防也許亂了套,老家被人抄了底。
同時,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在前線,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還是別去摻亂了。
最最重要,到底這個御駕親征是不是真要御駕親征!
現在皇室的兩大象徵性人物,咸豐、恭親王,都表示要到前線,但是最終結果只能去一個,另一個一定要留守。
雖然這二位都在京城的時候,勾心鬥角,互相牽制,鬧得大權在握的咸豐把恭親王閒置起來,而且這樣做也不影響大局。
但是如果分開,二個人就缺一不可了!
從本事上說,當然是恭親王最適合去前線,它的文武雙全,在皇室中無人能及!
可是在威望上、在影響力上,他就遠遠比不上咸豐了!
但是,最終的決定因素,不是這些東西,還是咸豐的決心。
如果他意志堅定,絕然前去,誰也改變了他的御駕親征!
那麼恭親王也就別無選擇,只好留守京都了。
恭親王去前線的意志非常堅定,願望非常強烈,因此,他又來到咸豐面前,陳述自己的要求:“皇上,請允許微臣效命疆場!皇上九五之尊,不可輕易離開這中樞要地!而且天軍這次鬧事,多處同時發動,遍佈全國各地,皇上御駕前往,只會顧及 一處,卻遠離了其他戰場!
“況且敵人狡猾多端,他們如果知道皇上出了戒備森嚴的京城,必定重點圍攻皇上,從而把皇上置於險地!到時候,全域性都會受到不利影響!
“如此種種,愚臣都認為皇上應該穩坐中樞!愚弟願意供皇上驅使,去皇上指定的任何地方,不畏艱險,萬死不辭!”
眾大臣同聲贊同:“恭親王說的是,請皇上俯允!”
沒有想到,平日沒有多少準見的咸豐一反常態,果決地一揮手:“君無戲言,御駕親征,不容再以!就請六弟留守中樞,居中排程! 六弟辛苦了!”
眾大臣揣摸上意的本事都是世界水平,到此已經知道上意已決,不會改變,也就止息了這個話頭,轉而討論一些細節。
不外就是誰從駕,誰守攤,叢駕去何處,守攤管哪攤,等等紛繁的事情。
但是,所以得這些事情之前,先要把人集合起來,把錢糧收集起來!
這兩件事情分別交給了宗人府、吏部、戶部、兵部來做。
其中宗人府,專門負責滿清貴族的按圖索驥。
他們是專門記錄這些王公貴族的人口資料的,不入籍的,既沒有資格享受貴族的待遇。
因此,這個資料準確無比!
雖然御前會議涉及的是那些王公貴族和大臣的參戰和捐獻,但是不言自明度把所有在籍的人都包括了進去!
上層人物都要這樣,難道中下層能脫身事外?
想都不用想!
因此,一場空前全面的全民參戰、全力支援戰爭的浩大行動,就此展開,迅速蔓延到滿清統治下的每一個角落。
宗人府只管滿族,吏部則負責其他各族。
和滿族的原則一樣,自然那些當朝重臣都帶頭出人納款,其他人也自然被全部囊括了進去!
於是,一場更廣闊的徵兵納糧行動開展起來。
前兩項活動的結果,全部由戶部、兵部負責收集,其中戶部接收錢糧,兵部接收士兵。
由於這次是從上到下的行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
京畿地區首先完成了兵丁和錢糧的集中。
統計數字送到御書房,那裡皇帝和曾國藩、恭親王、祁雋藻、杜受田正在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