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一樣,完全一樣,同歷史記載完全一樣。

如此說來,這個夢境就是真實的歷史。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科舉金光大道就在前面等著我,想不發達都難。

考卷是縣衙禮房製作的,一共十四頁,上面印著格子,有點像後世的稿箋紙。每頁十四行,每行十八個字。

也就是說,這到題目被嚴格侷限在三千字以內,少寫可以,卻不能多一個字。

另外,隨卷還附了兩張空白頁,用來給考生打草稿。

實際上,縣試的考生多是黃口小兒,很多人作八股文章都是草草千餘字搞定,根本用不了三千字那麼多。

能夠發生下筆如流收束不住,以至於稿子不夠用,考卷作廢的情形大多出現在鄉試、會試這種高階公務員考場裡面,童子試根本不可能發生。

這次考試知縣出的是一道小題。

所謂小題,就是擷取《四中的一個句子,然後藏頭去尾,讓考生依照這句話的大意,寫一篇文章。

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句”,出成題目,大多是《學而》;“故君子居易以誒命,小人行險以僥倖”一句,則出成《居易》。你若不將四書背熟,根本不知道這道題目究竟說的是什麼東西,考的就是學童死記硬背這種基本功,

這一場縣試也同樣如此,考題是《先之勞之》。

“先之勞之”一句出自《論語,子路篇》中“子路問政。子曰:‘之勞之。’益。曰:‘無倦。’”意思是,子路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自己率先去做並且不辭勞苦。”子路請求多講一點。孔子回答說:“不要倦怠。”

《論語》吳節中學的時候學過幾篇,也沒完整讀過。若不是提前知道題目,絕對是如墜五里霧中,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如今,一看到這四個字,心中卻是大定。

就在前兩天,他已經提前背熟了四篇範文,如今只需好好想想究竟該將那一篇抄上去。

其實,科舉考場上要想考出好成績,能寫一手好文章是基礎,可如果你寫的東西不合考官胃口,被刷下來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揣摩主考的口味也是一個考生必須提前做好的功課。

只是,知縣大人究竟什麼脾性,有喜歡什麼樣的文字,吳節卻是一無所知。

四篇範文究竟該抄那一篇上去呢?

想了想,算了,如今也來不及費那個心思,就照最好的那篇謄錄吧。

於是,他慢慢摸了墨,提起筆用工整的館閣體將題目下好,然後破題“且天下之事未有以步趨人後為老成,以苟且圖安為得計者。”

八股文有嚴格的格式,全文共分八個部分: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剛把這一句寫好,吳節就後悔了。心道:不過是一次縣試,等級低,難度小,也就是後世中考的程度,我抄這麼好的文章上去做什麼,隨便弄一篇就能將眼前這一群孩子給比下去。浪費了浪費了。

第十五章案首

原來,吳節抄的這篇範文正是清朝袁枚考中康熙四年進士時的會試文章。

袁枚是清朝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官至江寧知縣,康熙三大家之一,是文壇的代表人物。

作為一個文科生,吳節對這人是非常熟悉的。最早知道袁枚的名字,還是看他寫的那本《隨園食譜》,作為一個資深吃貨,如果連這本書都沒讀過,遇到同道卻有些抬不起頭來。

當初讀這本書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道清蒸豬頭的菜譜。同一般人的作法不同,這道菜在製作的時候,先得煮上一大鍋黃酒,用黃酒蒸豬頭,以便祛除其中的腥羶和穢物。

至於食譜中的小吃,諸如豆腐乾、茴香豆什麼的,更是研究清中期江南世俗文化的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