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法蘭克福,新加坡,香港回到上海後,一塊錢就變成了10塊,100塊,甚至更高。這一塊錢幹了什麼,什麼都沒幹,就是在電腦裡轉了一圈。那為什麼就成了10塊,100塊,因為明天的價值,甚至後天的價值都附加在上邊了。
為了解釋金融危機,書出了一本又一本,各種暢銷書塞滿了人們的書櫥。經濟學家更是建了一個有一個的模型,試圖來分析今後的走勢,預測危機。拿著一本本大部頭,我們還是不懂。
我卻覺得我們更本不必去讀那些,除非要進入金融領域,或者是想做研究的。我們大眾正麼去理解經濟學。
我先問一下,在可見的10年裡,你的生活會發生多大的改變?或者說,你期望他發生多大的改變?寫下你的答案,然後問一下你的朋友親人,他們有什麼打算。比如說,你,和你的朋友們未來都打算買車,買環保車。那你就可以知道未來十年裡,環保汽車產業將大漲。
你就可以投資一下,不準到時候,幾年後的收益就足夠你買輛車了。這種預期會在某一天轉化為購買力。金融產品的作用就是將這種價值囊括在裡邊。這是一種金融產品。期貨的原理大概就是這樣。
你買了10斤明天的蘋果花費50,你並沒有見到蘋果,明天也不會見到。第二天,10斤蘋果60,你就掙了10塊,40的話,你就賠了10塊,50你就不賺不賠。而對第二天估計,就是買漲,買跌。
股票,國債,你可以將他們看作一種東西,股票是公司借貸,國債是國家借貸。不管是公司也好,國家也好都有欠債不還的分險。一種是還不了了,像公司,國家政權更替。一種是不還,負責人捲款逃跑的,國家賴皮了的。
全球化資本運作第一步是尋求資金,資本是有價格的,在資本溢位地,和資本需求地,資本的價格是不一樣的。這道理很簡單,但是定價卻不是由需求定價的,需求只是裡邊的一個因素。資本從溢位地,到需求地,過程資本是有虧損的,這裡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自損失,固定損失等。
資本到達需求地,就需要更高的利潤來支撐。高利潤,高風險,最大化的降低分險就是投資家要做的。最簡單的就是分攤分險。保險業的再保險就是做這個的。
我們個人向保險公司買保險,再保險公司就是向保險公司賣保險的。保險公司出現大規模兌保的情況,再保險公司就提供支撐。這是典型的分攤風險的模式。在08金融危機中,美國為什麼有公司不能倒,這就是原因。
美國支付的錢,多少是給了那些銀行家,投資家,ceo,隨意百度一下就知道了。民眾不幹了,佔領華爾街,抗議此起彼伏。民眾知道了國家收稅不是為了他們,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而是為了給富人填坑。國家也不滿,起碼裡邊有人不滿,給人擦屁股的活誰想幹。
但是全球化,國家還的給資本當孫子。不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中國來說。改革開放為了引進外資,政府是正麼做的。土地,政策不說了,外國人比中國人高一等也不說了,那時還可以用先富一批人來說,來搪塞民眾。如今,先富的人要走了,真是天大的笑話。
資本的第一次積累在那裡都是血腥的,中國的民眾知道自己遭受了什麼。你說沒有啊,你隨意看一條河,隨意抓一把土,即使是旅遊景區的,自然保護區的,你就知道財富是怎麼來的。更不要說遍佈中國一般領土的霧霾。我不知道,人們怎麼可以堂而皇之的說是發展的代價。
發展的好處被那些富人拿走了,發展的代價就有這些窮人來承擔吧,反正就是賤民賤命。你可要知道中國納稅人的主體是誰。西方國家發展起來,還有錢去處理環境,中國怎麼辦???當中國不再帶來高利潤,無情的資本必將朝下一個窪地流動,那時滿目的瘡痍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