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裡掙扎的魚,或在屠宰場待宰的禽獸。
其他上師則鼓勵他們的學生要鮮明地觀想自己死亡的景象,做為一種有系統的止觀法門:觀想死亡時的感受、痛苦、悲慘、無助、親友的憂傷,了悟自己一生中已做或未做的事情。
身體平躺在最後一張床上,
口中呻吟著最後的幾句話,
心裡想著最後的往事回憶:
這場戲何時會發生在我身上呢?
我們應該一再冷靜的觀想,死亡是真實的,而且會毫無預警地降臨。不要像**寓言中的那隻鴿子,整個晚上聒噪不休,忙著做窩,曙光來臨時,甚至連眼睛都還沒有闔過。誠如十二世紀的大師惹巴格堅(drakpagyaltsen)所說的:“人類一輩子都在準備,準備,準備:只是對下一輩子沒做準備。”
認真看待生命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麼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可貴。有一次我在英國參加一項會議,與會者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訪問。同時,他們採訪一位瀕死的婦女,她過去從來沒有想過,死亡竟然是如此真實,所以恐懼不已。現在她知道了,她只想對在世的人說一句話:“認真看待生命和死亡。”
認真看待生命並不表示我們要像古時候的**人一樣,一輩子住在喜馬拉雅山裡坐禪。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必須工作謀生,但不可以受到朝九晚五的生涯所纏縛,對於生命的深層意義毫無認識。我們的使命是求得平衡,發現中道,學習不要沉溺在現代生活的享受中,關鍵在於單純,不要以外界活動來過分伸展自己,而是要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簡單。
這就是佛教戒律的真義所在。戒律的**語是tsultrim;tsul的意思是“合適”或“正當”,trim的意思是“規矩”或“方式”。因此,戒律就是做合適或正當的事;換句話說,在這個過度複雜的時代裡,要簡化我們的生活。
心的寧靜就是從這裡來的。寧靜的心可以讓你追求精神事物,以及湧自精神真義的知識,可以幫助你面對死亡。
可悲的是,很少人這麼做。現在我們也許該問自己:“我這一生到底做了些什麼?”這句話是問我們對於生和死到底懂了多少。
在我的朋友肯尼斯·瑞林(kehring)等人的著作裡,提到瀕死經驗,使我受到啟發。許多從嚴重意外事件死裡逃生的人,或瀕死經驗者,都敘述了“生命回顧”的經驗,很鮮活而清晰地重新經歷了一生。有時候,他們也會親身經歷到曾經對別人所造成的影響與情緒。有人告訴肯尼斯·瑞林:
我知道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他要完成和學習的東西,譬如分享更多的愛,彼此更加慈愛,發現人生最寶貴的是人與人的關係與愛,而不是物質。同時瞭解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記錄下來了,即使當時不經意地擦身而過,但後來還是會出現的。
有時候,回顧生命的同時,會有莊嚴的“光的生命”出現。在與“光的生命”相會時,各種見證突顯了人生唯一重要的目標:“學習愛別人和獲得知識”。
有人告訴雷蒙·慕帝說:“當光出現的時候,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做了哪些事,足以證明你並未虛度人生?’或諸如此類的話……整個過程,他不斷強調愛的重要性…他似乎也對知識很關心……”另一個人告訴肯尼斯·瑞林:“他問我(但沒說話,只是剎那的心靈溝通)到底做了哪些有利益或改善人類的事?”
我們一生的所作所為,造就了我們去世時的模樣。而每一件事,絕對是每一件事,都與它有關係。
秋天的雲
在尼泊爾的寺院中,偉大的頂果欽哲仁波切(dilgokhyentserinpoche),是我上師現存年紀最長的弟子,當代最出色的一位上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