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部分

再說真的感情好的話,有哪個必要麼?

劉昊回到城中,果然接到了李隆基的傳喚。

一個小太監在劉昊家中等得心焦,見劉昊來了連聲說道:“劉將軍你可算來了,陛下傳你前去宮中議事。”

劉昊故意裝作迷茫的問道:“什麼事情這麼急?”

這小太監跺著腳說道:“劉將軍就別那雜家開玩笑了。昨晚劉家發生了那麼大的事情,陛下當然要過問了。”

劉昊笑著說道:“家裡來了幾個毛賊,倒是讓陛下憂心了。等一下我換了衣服,就隨你一起去見陛下。對了,去見陛下有什麼要注意的沒?”

這小太監愣了:“沒什麼啊,陛下現在一直在書房等你回來。還有城中各種風言風語,陛下有點生氣了。若是沒有必要的話,儘量別與陛下爭吵。”

劉昊迷茫的看著這小太監:“難道御書房中還有人與陛下爭吵不成?”

這小太監笑著說道:“當然有了,今日上午李禕老將軍還將御書房的桌子給蹬了,應該就是為了你的事情。不光李禕老將軍,張說張相公,蕭相他們都跟陛下爭吵過,有時候還摔東西來著。”

第234章 世界那麼大

聽了小太監的話,劉昊愣了。在他印象中,皇帝應該是電視上演的那種一言九鼎,誰敢反對自己的話分分鐘拖出去砍頭的風範,那些大臣怎麼敢與他爭吵呢?不僅是吵架,還敢和皇帝摔東西,這還是大唐朝麼?或者說,這難道就是唐朝興盛的根本?

劉昊想不明白,假如是明朝或者清朝的話,估計沒人敢和皇帝拍桌子什麼的。皇權的高度集中有利有弊,但是群策群力顯然是更具有開拓性的,畢竟一人計短,一個人決策很容易受到情緒、情感等方面的影響。但是一個團隊就不同了,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但是每人都搬出來自己的理由的時候,總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向的。

或許開元年間李隆基能快速興盛的原因就是這個。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武則天時候雖然時局動盪,很不穩定,但那僅僅是侷限於上層社會。說白了就是武則天以及她身邊的新貴,與老牌世家鬥爭造成的波動。這個問題;李隆基時期依然存在,不過世家大族被武則天打壓得已經是有氣無力了,李隆基安心發展的同時,那些世家大族也在恢復元氣。

到了安史之亂的時候,動盪的原因不光是安祿山團伙的造反,只是一路叛軍的話其實無法對整個大唐造成致命打擊。安祿山就是一個引線而已,引爆了那些世家反抗李氏統治的火藥桶,他們迫切的需要換皇帝,換個聽話的,好糊弄,沒什麼野心的皇帝。

這也是唐朝末期,那些世家大族紛紛粉墨登場的原因。皇權已經旁落,大唐王朝成了世家大族相互博弈的舞臺,而皇帝以及整個李氏宗族,都成了看客。從漢朝開始到唐朝末年的幾百年中,世家大族都扮演著不怎麼光彩的角色,直到唐朝滅亡後那群兵痞輪流當皇帝玩兒,順便將提著木偶線的世家大族給徹底平了。

他們或許沒有所謂的政治嗅覺,或者政治前瞻性什麼的。但是這些軍人皇帝們最討厭的就是耍心眼,世家大族的犧牲,才確保了趙匡胤建立大宋時候的順風順水,畢竟少了使絆子的人,他的敵人只是和自己差不多的軍閥而已。不過讓人嘆息的是,趙匡胤害怕再次出現陳橋驛兵變,收回了將軍們的權力,這也導致了極其繁榮的大宋整體武事不舉的局面。

劉昊隨著小太監來到宮門,結果遇到了金吾衛的盤查。

值守那人不管小太監的介紹,直直的看著劉昊。他們是從長安來的,劉昊的大名早就聽說,但是更讓他們眼熱的是據說劉昊的錢財無數。他的本意是趁機討兩個喝酒錢之類的。

不過當劉昊從懷中掏出三塊御賜金牌的時候,這個人已經完全說不出話來。這不是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