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有可能長期圍困嗎?
或者說,有可能像古代那樣,一圍就是好幾年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現代戰爭,打的都是速戰速決,別說是政治家,即便是將領,也沒有哪個像在敵人的城外駐紮好幾年。
那麼,剩下的也就只有強攻了。
查謨的印軍沒有投降的意思,因此巴軍唯一的選擇就是發起強攻,爭取以最短的時間拿下這座至關重要的城市。
其實,就在這3天裡面,巴軍掃蕩了除查謨之外的其他印控克什米爾地區。
也就是說,現在只剩下查謨了。
只是,留個巴軍的時間也不多了。
開戰的第19個晚上,巴軍對查謨發動了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投入了3個旅,試圖一口氣打下這座城市。
可惜,戰鬥持續到天亮,巴軍依然沒有能夠佔領市中心。
有趣的是,在這幾天裡,巴軍都把進攻行動安排在夜間。
為啥?
巴軍有更好的夜戰裝備,在夜間的戰鬥力更強,準確說是跟印軍相比,巴軍更擅長在夜間作戰。
打到這個時候,印度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雖然查謨的守軍還在戰鬥,但是隻要巴軍投入足夠多的兵力,那麼打下查謨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馳援查謨?
顯然,想多了。
別的不說,從新德里出發的那2個印軍裝甲旅,至今還在新德里北面,而且已經2天沒有前進了。
在北方邦,印軍能夠調動的全是步兵。
派步兵去馳援查謨?
顯然,只要印軍的指揮官沒有犯糊塗,就不會讓官兵去送死。
更重要的是,隨著印控克什米爾被巴軍佔領,印軍需要沿著國境線重新部署防線,也就沒有足夠多的兵力去馳援查謨。
如果派兵增援查謨,那麼其他方向就會出現漏洞。
沒辦法打了,那該怎麼辦?
開戰的第20日上午,印度當局率先提出停火。
不過,不是接受華夏出面調停,而是按照聯合國提出的框架,即雙方撤退到衝突爆發前的位置,才實現停火。
可能嗎?
必須承認,印度當局確實是厚顏無恥。
當20萬印軍還在圍攻拉合爾的時候,印度當局為什麼不這麼做,或者說為什麼不撤回去然後跟巴基斯坦停火?
現在,巴軍已經收復了所有失地,還佔領了印控克什米爾,印度當局就知道停火,知道要退回衝突爆發前的位置了?
顯然,巴基斯坦當局絕對不會答應。
只是,也不能拒絕聯合國安理會。
到了當天下午,巴基斯坦總理明確表示,可以跟印度停火,不過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實現停火。
也就是就地停火。
此外,巴基斯坦總理沒有堵上談判的大門,而是提出,在停火之後進行談判,由談判結果決定實際控制線。
說白了,就是可以談,但是不保證能談出什麼結果來。
隨後,在***堡時間18點30分,巴基斯坦當局宣佈,單方面停火12小時,好讓印度當局做出決策。
什麼決策?
就是要不要先停火再談判。
當然,巴軍也是有條件的單方面停火,即印軍不得破壞現狀,不然前線的巴軍肯定會開火還擊。
可見,所謂的單方面停火,其實只是停止進攻。
為什麼要停止進攻?
很簡單,巴軍在查謨遇到了麻煩,繼續打下去也未必能夠取得勝利,還不如讓前線部隊休息一個晚上。
當然,這也是為了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