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了某種能量編碼,與我們的任何已知技術完全不同。”一位科學家興奮地說道,雙手不停在螢幕上除錯著資料。
“這裡的能量傳輸方式與量子糾纏非常相似,但似乎更加高效。”另一人插話,“如果我們能解碼這些技術,或許能夠解決藍星當前的能源危機。
“你們看這一部分,它可能是某種自修復機制,這種技術如果應用到航天領域,足以讓我們的星艦執行時間翻倍。”
幾人越說越興奮,整個實驗室的氣氛也逐漸高漲。然而,在他們的興奮之下,也隱藏著一絲不安。
“如果我們能理解這些技術,葉暗的處境或許會有所改善,但現在的問題是時間。”一位年長的科學家低聲說道,“藍星的技術研發需要時間,而葉暗未必能等到那個時候。”
實驗室內陷入了一陣短暫的沉默,所有人都明白,這場星際博弈的勝負,不僅關乎葉暗的命運,也關乎藍星未來的發展方向。
常景程最終下達命令:“全力研究葉暗傳回的技術,必要時授權他更多許可權,讓他自己決定如何在垃圾星上展開下一步行動。我們藍星,絕不能放棄他。”
這場會議結束後,藍星航天局的研究團隊開始了更加緊張的工作,而葉暗的命運,也在三萬光年的另一端,悄然發生著變化。
航天局的會議室逐漸恢復了平靜,但外面的世界依舊一片忙碌。
常景程結束了這場爭論,他的身影消失在走廊盡頭,只留下一個個疲憊的身影匆匆離開。
……
周衡是航天局的技術人員,主要負責資料分析與裝置維護。
一天的工作讓他筋疲力盡,他走進地下磁懸浮車站,準備回家。
這種軌道列車是藍星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雖然快速,但隨著資源的枯竭,能量供應頻頻中斷,列車的穩定性早已大不如前。
正常來說,即使藍星能源技術落後,也不至於這麼淒涼,連列車都要限電。
畢竟就算沒有高階能源,總還有火電、風電、核電這些基礎能源吧。
但藍星目前的人口為180億,這幾乎是一個無法想象的數字,藍星究竟有何德何能容納那麼多人口。
是大量的叢林的消失,是陸地上生態的崩壞換來的;是大規模的填海造陸,是曾經的71%到如今43%的海洋換來的。
火電與核電的開發已經讓藍星的氣候變得難以忍受。風電、太陽能的開發已經榨乾了每一寸角落……
但這換來的還是人均資源不足,能源枯竭……
周衡站在站臺邊,抬頭看著天花板上明暗不定的燈光,心裡一陣感慨。
這座城市曾是藍星最繁華的地區之一,高聳的建築群、密集的軌道網路和全天候運轉的機械系統無不彰顯著藍星科技的輝煌。
然而,如今的大環境讓這一切變得脆弱而不堪一擊。
他低頭看了看手腕上的智慧終端,一則提醒彈了出來:“能源供應不足,建議節約使用。”
周衡苦笑著搖了搖頭:“又是這條訊息,藍星的未來到底在哪兒?”
列車進站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周衡上車後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的城市燈光從飛馳的列車旁掠過。
他記得,這些燈光原本應該整夜通明,但現在,大部分建築已經陷入了黑暗,只有一些必要的設施還在勉強維持運轉。
列車抵達終點站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周衡走出車站,迎面而來的寒風讓他打了個哆嗦。
由於資源短缺,城市的溫控系統也逐漸停止執行,原本恆溫舒適的環境如今只能靠人們自己適應。
他步行了幾分鐘,來到一棟老舊的公寓樓前。
這棟樓在藍星上算是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