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9部分

但她手中的筆卻是黨政軍之外的,“第四種權利”。特別是人民日報,作為政府和黨的主要喉舌,不僅能引導普通輿論,大多數領導幹部透過這個視窗,觀察、揣摩上級領導的動向和意圖,以及重大的人事變化。

從某種程度上說,一線的主流新聞報道不僅是晴雨表,也是政治方向標。

用金半山的話說:媒體就是座資源豐富的寶礦,就看你有沒有本事和經驗去挖掘了。而輿論會就象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利劍。但這把利劍是雙刃的,未傷人就肯定傷自己。

在華夏,作為〖中〗央的頂級機關報紙,《人民日報》的社論和頭版評論歷來被看作是高層表態的一榫傳達。

比如路遙,她寫的內參就可以直達最高決策層。由於這種特殊的身份地位”所以一些封疆大吏對他們都得讓三分。

而金楊認為,只要有心,他就能在省市兩級建立起一個強大的輿論網。前提是有路瑤的幫助。

金楊笑笑說:,“最近國人對媒體產生了不信任感。你認為問題出在哪?”

路瑤想了想道:,“華夏至今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所以,媒體是不能單獨對法律負責的”也不能對讀者負責,而只能對主管部門負責。

實際上,現在有兩種力量在限制著媒體的範圍,一個是公權力的力量,一個是資本的力量。一般來說,公權力的力量是剛xìng的”說“這些題材不能報道就不能報道”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資本的力量是柔xìng的,主要是透過投放或者撤消廣告的方式來進行控制。在很多地方1

資本的力量已經可以對公權力施加很大的影響,所以往往會透過公權力更便捷地進行控制。但是作為一線和國家級媒體”新聞的投放相對慎重得多,也具備權威xìng。

金楊再問道:,“我最近看了些報道,說許多地方和政府拒絕記者採訪?他們為什麼不願意面對媒體?”

路瑤看了金楊半晌,試圖捕獲他的〖真〗實思緒:,“我們去採訪,一是接到群眾舉報,想查個水落石出:二是在採訪中現疑問,追蹤朔源,以弄清真相:三是公眾普遍對某件事情有疑問,希望主管部門給個答覆。這三點都是為了讓公眾知道實情,出點是不容懷疑的。”

一位在中宣部工作過的老領導忽然開口道:,“1卜路說得沒錯。政府官員在接受採訪時,他們代表的不是個人,而是政府部門,而政府部門是公眾服務結構,有將除了機密以外資訊公之於眾的法定義務。記者採訪政府官員時,所代表的也不僅僅是媒體,而是媒體背後的公眾。

正因為這樣,政府部門不應該拒絕採訪,而記者有責任和義務進行採訪。”

王候側傾聽,追問道:,“以前流行有償新聞,現在流行有償無新聞。”

錢午鄙夷道:,“封口費而已。”

路瑤搖頭,“雖然這樣的事情在華夏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畢竟是少數。〖中〗央曾三令五申要求杜絕有償新聞,也經常進行檢查和整改。但和許多人同時接受不得偷盜的教育、但依然有人違反一樣,這種現象只會越來越少。”

大家聊得興起,沈敏無所事事地看著金楊,低聲道:“是不是看上瑤瑤了,要不要我做媒呀?

“混有。,“金楊連忙作出反應。

“沒有,你的眼睛可一直盯著她?”沈敏低笑,1卜聲道:,“你和我父親的關係,我們也算自己人,需要我幫忙就儘管開口,好多男人在追她呢……”

金楊怔然望著她,一時之間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這個,“自己人”當初在她家可沒給他好臉sè看。當然,那時的他和現在的他,級別上區別不大,但地位身份懸殊。

正在這時,他的手機響了,他接通一聽,起身道:,“彭〖書〗記,您來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