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一二二、從現在開始種樹

當然,陳康彥來找徐生洲可不止這點事兒。

等徐生洲消化完前面的訊息,陳康彥才又說道:“徐校長自接手學校以來,先是推動學科建設,緊接著又鼓勵老師開展研究、發表論文,還改組《學報》編輯部,舉辦高規格的學術會議,自己更是率先垂範,發表了不少高質量的論文。如果我沒有猜錯,您應該是想以科研立校、學術立校吧?”

徐生洲感覺自己終於遇到了知音,當即回應道:“陳校長您說得沒錯!雖然咱們學校是寒門出身,不入品第,但卻要心懷天下,志在四海。縱然最後勞而無功,但我想,只要咱們勞了,即便無功,也可無愧!”

陳康彥道:“只要勤勤懇懇付出,就會有沉甸甸的收穫。像咱們學校自徐校長接手這一年多來,科研成果的產出無論是‘質’還是‘量’,都較過去三四十年的發展有天壤之別。假以時日,必定會取得更豐碩、更璀璨的成果!”

徐生洲衝他一抱拳:“民辦高校發《nature》,不敢說是蠍子拉屎——獨(毒)一份,至少在民辦專科院校最近這些年裡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咱們算是一炮而紅。這還要感謝陳校長做出的卓絕貢獻!”

陳康彥笑著擺擺手:“這篇論文純粹是靠運氣撿到的,跟我關係不大。真要把學校的科研能力提升上去,就不能只靠運氣,還要靠實力!以前我聽很多人說,文科發展要靠歷史積澱,靠一代人一代人薪火相傳,才能壘起一座巍峨的學術殿堂;理工科發展要靠歷史機遇,靠領頭人抓住關鍵節點關鍵問題,才能取得標誌性的成果。現在從咱們學校實際發展來看,卻不是這樣!”

“哦?此話怎講?”徐生洲順勢起身給他倒了杯熱茶。

陳康彥點點手指表示謝過:“說文科靠歷史積澱?可咱們有了《永樂大典》正本,馬上就攪動一池春水,成為全國文史學界關注的重點,相信很快也會成為學術重鎮。說理科靠歷史機遇?咱們真要開展科研的時候,發現沒有資料、沒有裝置、沒有人員,什麼都靠臨時招聘,湊成草臺班子,僅僅是熟悉磨合,就需要一年半載。誰說不需要歷史積澱?”

徐生洲大有同感:“創業艱難百戰多!白手起家,實現從0到1的跨越,確實是巨大的考驗,也需要巨大的勇氣。但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所以,只有現在開始努力,十年後才不會繼續感嘆創業艱難。”

陳康彥道:“今天我來,就是想和徐校長商量現在種樹的事兒。——不知徐校長知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麼?”

徐生洲頓時一愣:“知道倒是略微知道一點,比如陳校長你就曾獲得過其中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專案’,此外還有‘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專案’以及‘青年科學基金專案’。當然,我畢竟還是個在讀的博士生,剛剛參加一位老師的‘青年科學基金專案’,對於具體情況還真不是很瞭解。”

陳康彥笑道:“主要是徐校長你速度太快,大學畢業才兩年,就已經要博士畢業了,正常的研究生估計這時候還在為碩士學位論文怎麼開題發愁掉頭髮呢!等他們到了到了研三、博一博二,差不多就可以充當苦力,為自己的導師撰寫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的材料了,俗稱‘寫本子’。透過寫本子,他們可以接觸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體系和規章制度,乃至各種規則、潛規則,從而有個具體的認知。”

徐生洲插話道:“‘寫本子’我倒是稍微知道一點。據說很難?”

陳康彥喝了口茶水:“難?當然是很難,畢竟只有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申請獲得資助。但再難,還能難過徐校長你發‘四大’的難度?”

徐生洲哈哈大笑:“感謝陳校長給我的莫大信心!”

陳康彥接著介紹道:“咱們國家的自然科學基金,是上個世紀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