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徐生洲像是又回到了高考前的緊張日子。
每天早上雷打不動六點起床,先去操場上跑半個小時,然後吃早飯,回宿舍洗漱。七點半鐘準時坐在辦公室裡,遠端處理學校的公務,順帶著做點別的瑣事,比如配合學院對盧勇剽竊事件的取證、聽聽鄧國主任對代數幾何學教研室的偉大抱負,等等。
衡平,包括熊海文、孔林燕,有時候上午也會過來,和他討論一些問題。辦公桌對面幾乎佔據整面牆的白板,就是為他們準備的。隨著徐生洲對他們研究領域瞭解越來越深,給出的建議越來越有針對性,他們也來得越來越頻繁,甚至每天上午十點半之後,他們就會捧著咖啡或綠茶、紅茶,夾著論文或稿紙,陸陸續續出現在徐生洲的辦公室裡,開始學術茶歇。
當然,徐生洲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也受益匪淺,很多學術界的新成果、新動態就這麼成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時候,徐生洲還是一個人在黑暗中慢慢摸索。每當這個時候,他就迫切地想要找個人和自己交流討論。
他最先瞄準的目標是衡平,畢竟兩人相識已久,做生不如做熟。
沒想到這傢伙聽到徐生洲的招攬,嚇得連連擺手:“別、別、別!我知道你搞的那些東西很有前途,可是我的智商不夠,雖然努力想跟上你的腳步,怎奈何從半年前我就已經聽不太懂了,現在更是如聽天書。所以你就饒了我吧!”
不僅如此,這傢伙還鼓動徐生洲跟他一起搞那個“模空間退化和向量叢的穩定性研究”。用他的話說,這個課題已經被研究得很深很透了,有《ih》,有《j albrai》、《adv ath》,還有其他一些小論文,再加上其他成果整合一下,完全可以評個京城或國家教委的自然科學獎。
高官獎勵,不香嗎?
徐生洲其次瞄準的目標,是衡平之前找來幫忙的那2名大三學生,如今大四,正好有空學點新東西。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徐生洲讓他們先去自學ravi vakil(拉維·瓦基爾,斯坦福大學數學教授、代數幾何學家)的the risiions eotry(《代數幾何基礎》),在他看來,這本書非常通俗易懂,很多地方的切入方式也非常好,最適合初學者。
過了一個星期,徐生洲問他們進度如何。
嗯,剛讀完第一部分《preliaries》(序言),準備看第二部分《sches》。徐生洲預計了一下,按照這個速度,等他們啃完這七八百頁的書,差不多可以直接拿學位證畢業。
最後,他把目標瞄準了自己的嫡系小師弟盧嘉陽。
果然不愧是被數院院長認證為“前徐後盧”的數學天才,看到徐生洲遞過來的《代數幾何基礎》,他說的第一句話是:“這本書我有。”
第二句話是:“我也看過。”
徐生洲好懸眼淚沒掉下來:多貼心吶!這樣的師弟,我想再來一打!
好在第三句話讓這個閃著金光的小師弟迴歸到徐生洲的認知範圍內:“但我只看到四百多頁,後面的部分看起來有些吃力,就沒有再看下去。”
徐生洲依然很欣慰:“你接著看下去,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每天中午的時候可以來問我!”
在徐生洲的安排裡,每天中午去食堂吃完飯後,會散一會兒步,大概二三十分鐘,這段時間正好可以用來給盧嘉陽答疑。散步之後,他會小憩片刻,然後起身洗漱,根據之前的工作進度,決定接下來是研讀蒐集到的著作、論文,還是去聽物理系或數院的課,乃至燕大、中科院的講座。
晚飯後,徐生洲回到宿舍隔壁的自習室裡開始閉關。
這段時間是徐生洲思維最活躍的時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