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章 鏡中迷

案件的調查越來越複雜,陸辰和安琪逐漸意識到,所謂的“鬼魂”和“失蹤者”的消失,並非來自超自然的力量,而是源自人類心靈深處的恐懼、痛苦與創傷。這些失蹤者似乎進入了一個精神層面的“鏡中世界”——一個虛擬的自我封閉空間,逃避著無情的現實和過去的陰影。最可怕的部分是,這些失蹤者並非在“外部”的力量下喪失了自己,而是被自己的內心吞噬,成為了“鏡中的人”。

在這個過程中,陸辰和安琪不僅要面對醫院的種種謎團,還要解開一個更深層的心理之謎。

失蹤者的心理封閉:進入“鏡中世界”

安琪在調查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失蹤者的共性遠遠超出了表面上的心理創傷。在他們的病歷和訪談資料中,安琪注意到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幾乎所有失蹤者在進入醫院治療之前,都是在面對嚴重的心理創傷和深層次的精神痛苦,而他們的心理防禦機制,往往將他們推向了“鏡中世界”。

“鏡中世界,這個詞,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它其實有著心理學的背景。”安琪開始向陸辰解釋她的思考,“當一個人經歷過極度的創傷,特別是當他們的痛苦無法被外界理解時,他們的內心常常會自動創造一個虛擬世界,作為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這種世界,既對他們來說是真實的,又是他們避開過去痛苦的唯一出路。”

安琪解釋到,這種現象在臨床心理學中被稱為“自我隔離”或“自我封閉”。患者在心理承受極限時,會將自己從現實中剝離出來,進入一個“鏡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也可以躲避外界的壓力。然而,這種虛擬世界並非沒有代價。長期陷入其中,患者往往會失去對現實的感知,甚至最終選擇完全放棄與外界的接觸,最終陷入無可逃脫的孤立狀態。

“所以,失蹤者的‘消失’並不是外界的鬼魂或怪物把他們帶走,而是他們自己選擇了封閉內心,逃避現實。”安琪總結道。

陸辰點點頭,陷入了沉思。安琪所說的理論似乎解釋了失蹤案件中的許多困惑。每一位失蹤者,在經歷過極大的心理創傷後,都選擇了進入自我封閉的狀態,彷彿進入了一個無法擺脫的迷宮。而這個迷宮,並非外部的幽靈所造成,而是由他們自己內心的恐懼、焦慮和痛苦所構建。

馮醫生的秘密:醫療事故背後的陰影

隨著調查的深入,陸辰和安琪開始重新審視馮醫生的角色。馮醫生在醫院中的地位一直頗高,然而隨著更多的線索浮出水面,他們發現馮醫生並非那麼光彩照人,反而充滿了可疑的地方。

馮醫生一直在失蹤者的治療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李明、張娜,還是劉凱,他們都曾在馮醫生的手下接受治療。然而,馮醫生的治療方法卻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質疑。他過於冷酷、過於“理性”,往往忽視患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將心理創傷當作可以透過藥物或“理性治療”來解決的問題,而非透過溫暖、理解和人文關懷去處理。更令人震驚的是,在調查過程中,陸辰和安琪發現馮醫生的一些病歷記錄存在偽造的痕跡。

“這不可能。”安琪低聲說道,翻開病歷中的一頁,指著記錄,“這裡有偽造的痕跡,這些日期和記錄顯然不對,馮醫生竟然篡改了病人的治療記錄!”

陸辰的眉頭緊鎖,“他想隱瞞什麼?如果失蹤者的症狀加劇,他的治療記錄是無法掩蓋的。”

透過對馮醫生的進一步調查,陸辰和安琪發現馮醫生不僅在失蹤者的治療中有失誤,更有可能與早年發生的一起醫療事故相關。據悉,在多年前,馮醫生曾經參與了一項未經批准的實驗,旨在測試患者對極度精神恐懼的承受能力。然而,這項實驗並沒有任何正式記錄,甚至沒有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准。馮醫生透過在醫院內進行非正式治療,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