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部分

制導系統連線,需要是程式設計好的,在什麼指令下執行什麼樣的操作。不管用繼電器,還是用電子管,還是怎樣,都必須要有一個程式設計好的飛控系統並且與制導系統相容。當時中國國內的電子機械專家在這方面的經驗幾乎沒有。就算是你有全套的圖紙,但是你怎麼製造?無線電應答器,無線電收發器,陀螺儀,資料處理裝置,你從哪裡來?而在1950年代要保證足夠精度的只能用無線電指令制導(二戰時德國人有紅外製導系統來提高精度,但是當時美國和蘇聯都沒獲得這項技術。),沒有一年的時間根本無法完成最基本的研製,而要投產則更要等上一年或更多,別說在中國的領導下一切都可以加快,這個是不能快得,技術,還是技術問題,缺少技術只能補上,而有些技術你是無法獲得的,只能自己慢慢的實踐,所以自然而然的時間就長了。嗯,不說投入使用的時間問題了。我也不說導彈的硬體問題了,我說雷達。

雷達,我想大家很清楚吧,能夠在視界外探測到目標的存在,並且可以持續追蹤,現在的相控陣雷達甚至可以同時追蹤超過100個目標,也能為使用無線電指令制導系統的導彈提供資料支援。但是1950年可以嗎?就說中國,中國當時有多少臺雷達?然後那些雷達裡又有多少臺是定向雷達?我們都知道,早期的雷達的訊號裝置就是一個巨大的天線然後不斷地轉動,然後顯示屏上顯示出接收到的訊號。這就是機械式雷達。天線旋轉一圈資料更新一次,最快的依然是秒級,也就是幾秒鐘甚至十幾秒鐘或更久才能更新一次資料,而導彈的速度普遍都是超音速,最慢也是高亞音速。如果你用的是機械式雷達等你資料更新完後導彈早就飛過目標了,如果要在1950年引導無線電指令制導的導彈只能使用定向雷達(也就是不需要轉動的天線來進行掃描的雷達)。別小看定向雷達和機械掃描式雷達的區別,機械掃描的資料更新速度最快都是秒級的,而定向雷達的更新速度也許趕不上相控陣雷達,但是遠遠比機械掃描的快多了。也就只有定向才能及時的為制導系統提供足夠的資料。但是,就如同字面上所說的,定向雷達只能定向輻射雷達波,不能全方位的輻射,這時就需要另一臺機械式雷達來做輔助,才可以完成資料的處理。

繼續說硬體問題,目標資料找到了,但是你該怎麼處理成導彈的控制指令呢?彈道計算機,追蹤計算機,模擬計算機。這些都需要設計。你有導彈的圖紙,卻沒有配應的計算裝置的圖紙,還有,你別告訴我裡面都攜帶了,不同雷達的效能和引數都不同,而且我說的那三個雷達都是機械式計算機,如果是電子計算機還好,但如果是機械式計算機就必須要重新設計來與新的雷達相容。這又是一個難題,機械式雷達的設計需要機械學家,電子學家,電子工程學家等等等多方面的人才和有技術的研究人員才能設計出來的

至於軟體問題,我想不需要了,畢竟當時還沒有多普勒脈衝雷達……

說這些我不是想說你寫的不好,而是想告訴你,YY要有個度。太YY了也不好。

尤其是你這個導彈部隊。估計雷達根本不夠用。一次發射幾十枚導彈,那就是需要幾十臺甚至上百臺雷達來為其進行制導,進行目標追蹤的,還有進行輔助的,技術差話的還需要一臺對導彈進行追蹤,而且雷達型號還需要統一,以當時中國的技術能力根本無法組建。

哦對了,差點害忘記了個問題,你不是發射了氣象彈引起雲霧了嗎?雷達在霧天的效能可是會大打折扣的,精度也會下降,你怎麼上來就秒殺了幾十架飛機呢?

――――――――――――――――――――――――――――――――――――――――――――――――――――――――――――――――――――――――――――

'單章點評'小評“183章中國第一批